购买理财产品一般百分之几以下年化率比较稳妥?看完后明白了!
金融市场发展到今天,各类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很多理财产品连专业人士都表示看不懂,我们普通投资人,怎样才能判断一款理财产品稳妥与否呢?
01 千万不要以“预期收益”作为判断理财产品安全性的唯一标准
前银证监会的负责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而如果预期收益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以往,骗子需要给出丰厚的回报作为诱饵,才会有人上当受骗,而现在,你对高利率反而心生戒备,骗子为了掩人耳目,只需要较低的利率,就能骗人了。
因此,“预期收益”水平能够从一定程度展现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能,但是单纯通过“预期收益”预估风险,是不准确的。
02 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理财产品优劣安全性的识别体系
判断一款理财产品是否稳妥,我们要建立一套多维度、多层次的识别体系,从产品自身素质、产品销售渠道和我们自身的投资结构三方面,综合考虑。
第一,关于理财产品的自身素质
资管新规之后,有关部门对理财产品全流程管理,给每一款理财产品一张身份证,叫做“理财产品登记编码”。购买理财产品之前,我们要仔细查看它的身份证和产品说明书,验明正身,了解理财产品的真实素质。
很多人会说,这个我不担心,我都在银行买理财的。这你就错了,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并不一定都是自己发行的,银行也会为了利润,帮助其他机构销售理财产品,收取渠道费用。
针对这类“非自营”的理财产品,银行只负责销售,不会为它们后期的安全性能和收益做担保,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看底层资产,理财产品的实质是从投资人手中筹集资金,统一进行投资获利,因此,不同的投资方向,直接决定理财产品的风险。
有的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是银行存款、国家债券,那么它的安全性能就有保障;有的理财产品则主要投资股票、期货、外汇,它们的预期收益看起来光鲜、诱人,其实风险非常高。
美国次贷危机时,就有不少投资人购买了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些产品的底层资产实质上是风险很高的垃圾债券和不良贷款,危机发生之后,这些投资人的本金亏损殆尽、损失惨重。
看风险等级,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中,通常会对产品风险进行定级,以数字的方式呈现。
常规的风险等级分为R1-R5级,数字越大,风险越高,R3级以下的产品本金安全有保障,其余的产品则有本金亏损的风险,需要谨慎购买。
看封闭期间,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有封闭期,封闭期内申购和赎回都是受到限制的,封闭期的长短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第二,关于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
除了理财产品的自身素质之外,你在哪里购买理财产品,和谁购买理财产品也很关键,选择了错误的渠道和错误的销售人,也可能让你血本无归。
确认渠道是否正规,选择正规的渠道是保证理财安全的关键一步。最近这段时间,不少骗子利用微信等渠道销售“来路不明”的理财产品,受骗的人不少,正是因为忽视了渠道安全。
当然,银行作为我们最常购入理财产品的地方,也不能盲目信任,在银行买入理财前,首先要区分理财产品是否“银行自营”。
避免理财销售猫腻,选对了渠道,也要选对营销人员,有的银行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私下销售非所在银行的理财产品,从中获取高额佣金,这就是常说的“飞单”。
2017年,新闻爆出民声银行的一家支行,销售虚假理财,涉及金额高达30亿元。这家银行一直是明星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号称保本保息,受到热捧,没想到,事后证明这款产品是支行行长虚构的,根本不存在。
最后,购买理财产品还需要和投资人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才最稳妥。鞋子舒不舒服,脚最知道,一款理财产品再优秀,不适合你,也是白搭。
风险评估重视匹配性。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年轻人的则稍强,购买理财产品之前,我们最好要做风险评估,选择和自己风险承担能力匹配的理财产品,而不是盲目追求高收益。
资产配置保证流动性。资金的流动性也会影响我们的资金安全,遇到突发事件急需用钱,却发现理财产品封闭期很长,且不能赎回,我们就会陷入被动。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资产配置,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部分钱买入长期理财产品,追逐更高收益,部分买入短期产品,保障临时的资金需求。
综上,资管新规颁行以来,保本型理财产品逐步推出市场,有关部门有意引导投资人长期投资、自担风险,我们越来越需要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判断理财产品是否稳妥,成为必修课。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识别体系,而不是单纯的看理财收益判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