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演绎'四重奏':第一,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转折点。传统的间接融资体系的优势丧失,一定要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第二,居民资产配置的大方向会从房地产转移到权益市场;第三,从全球资金的配置来看,中国处于全球优势地位,表现在济增长速度仍位居世界前列、利率的吸引力全球最高、股票市场仍处在3000多点的低位具有发展空间等方面;最后,目前我国已经走到了新一轮科技创新的起点。我们要保持战略上的乐观方向,同时也要注重短期风险调整。"
日前,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总监、策略研究中心总经理王德伦出席在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的"交银中国财富经济指数发布会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中国投资机遇圆桌论坛",阐述了对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认识和理解,并分享对资本市场的判断和投资方向建议。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总监、策略研究中心总经理王德伦
关于如何认识和理解"大循环"和"双循环",王德伦总结为以下四个基本点:第一,市场容易出现"注重国内大循环,淡化国际大循环"的错误解读,要注意防范和纠正这种误解。实际上,内循环与外循环同等重要,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独立、封闭的经济体最终会走向灭亡,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重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将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纳入循环体系中。现代经济是一个主体多元、结构复杂、相互交织的动态循环系统,循环畅通是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保证。当前要素市场扭曲,阻碍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引发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国强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打破要素配置的城乡和区域限制,消除国内大循环中条条框框的束缚,更好地服务国内大循环的形成。
第三,在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注重国际大循环的参与和延续。发展国内循环并不是为了和国际对抗。中美摩擦不断升级,有人提出中美之间一旦脱钩,中国仍有很强的筹码可以与美国博弈。反过来,对抗的筹码也可以成为吸引双方合作共赢的条件。
第四,国内大循环具备良好的条件,要具有做大做强内循环的信心。我国经济具有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的特点,不仅是"全球工厂",也正在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面对当前中美摩擦不断升级、国际局势不稳定性增加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坚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信心,发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创新潜能,有效对冲日益增长的国际风险。
王德伦指出,当前资本市场走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资本市场权益时代正演绎着"四重奏"。第一,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投资驱动转向创新型经济的关键时期,这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一旦进入到科技研发创新增长阶段,传统的间接融资体系就无力支撑,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第二,居民资产配置的大方向会从房地产转移到权益市场。第三,从全球资金的配置来看,我国处于全球优势地位。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下降,但仍领跑全球;无风险利率全球最高,有助于吸引全球的资金入市;股票市场的估值虽短期内涨幅大,但仍处在3000多点的低位,具有发展空间。最后,目前我国已经走到了新一轮科技创新的起点。全球1G时代我国完全没有赶上,2G时代落后全世界,3G时代与全球的距离缩短,4G时代和全球追平,5G时代领先全球,尽管受多国牵制,6G技术研发仍然将领先。新一轮科技创新的起点反映到国民经济和股票市场,中国股票市场已经进入到权益投资的时代,要保持战略上的乐观方向,但是短期的风险比较多,比如有一些板块和个股过热,要注意防范和调整短期风险。
具体的投资方面,他建议,毫无疑问长期关注的主线是科技创新产业,无论是目前的5G还是未来的6G,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代表科技创新新一代周期的产业方向,都值得长期看好。不过短期要注意波动风险,关注阶段性的调整。此外,可以关注周期制造类的核心资产。放眼"内循环"和"双循环",无论是工业制造还是传统周期品的龙头在全球表现都很亮眼,如化工制造业、建材、机械,包括有色等,传统制造偏周期类的都是优质资产。另外,扩大内需的重要出发点就是促进消费,因此消费类的核心资产也是一大投资机会。
王德伦现场还针对核心资产问题做了解答。他指出,核心资产是在中国各行业、各领域包括各细分行业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龙头公司,财务指标优秀、公司治理稳健的就是核心资产,这是打破行业误区、行业边界的。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不是硬性的衡量指标,不同行业板块内的财务指标特点不同。因此在分析核心资产时,一定要将跨行业配置的比较叠加全球国别配置的比较来综合分析。
活动现场
文字:陈佳怡
图片:陈奕屹
统筹:吴天宇
【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