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精耕细作 老区块跑出开发“加速度”

“塔河四区原油日产踏上600吨啦!成为全厂踏上剩余日产的头号功臣。”

近日,在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油藏研究1组办公室,技术人员欢欣鼓舞,大家互相告知这个好消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塔河四区开发已经超过20年了,目前探明地质储量6300余万吨。今年以来,面对老区自然递减增大、储量动用难的开发现状,技术人员变压力为动力,从地质认识、储量动用和井网构建等方面综合挖潜,截至6月25日,该区块日产原油从279吨增加至621吨,产量实现大步提升。

精细描述 找准地质认识突破口

“近年来,塔河四区水驱、气驱效果逐步变差,特别是由于堵水、上返酸压等原因,导致中深部径流带1600多万吨的储量失去控制,老区开发遭遇瓶颈,因此提升地质认识、精细描述油藏是当务之急。”油藏研究室主任张莹介绍说。

2019年开始,该厂就启动了塔河四区提高采收率示范区建设,对碳酸盐岩的岩溶系统进行重新认识,从岩溶属性、地震特征和储层特点等方面,提出了属性切片、多属性叠合等认识岩溶系统的方法和途径。

技术人员把塔河四区的地震图件,当作地质认识的突破口,他们像宝贝一样,把它放在手机里,每天放大、缩小,随时观察。沿着不同方向寻找储层连通点,对每一个子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技术骨干张勇每天都要抽空和4个月大的儿子视频一下,但这几天实在挤不出时间,他自嘲道:“每天光看这些图件儿,娃长啥样子都快忘记了。”

经过努力,最终他们理清了井洞、井和岩溶系统等多种关系,对岩溶系统重新进行划分,让油藏描述变得更加精细,为后期开发打下了基础。

转化成果 明确储量动用关键点

如何将岩溶系统的精细描述应用到开发实际中,这是技术人员心里的一块石头。好长一段时间,大家陷入沉思。“我们不妨开个研讨会,听听大伙的意见,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技术员高慧提议。

“储层就是通过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就形成了储集空间。”张莹看着油藏分布图启发大家。“知道水在储层怎么走,那就知道了油气运移方向。” 小将周金龙若有所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蒙在头顶的“迷雾“终于揭开了。最后,大家将焦点集中在连通性分析及储量动用状况上。

技术员将目光聚焦在TK408井区。该井北部的18号缝洞体比较发育,他们从注采响应入手,发现TK428CH井无论注水还是注气,TK408井都有动态响应,两口井“一注一采”生产模式受效稳定,他们断定18号缝洞体的地质储量未被动用。

“通过对255个缝洞体的储量动用情况逐一评价,我们共识别出连通路径27条,连通未动用储量785万吨,在动用储量2667万吨,让下一步油藏挖潜方向更加清晰。”开发研究所所长任波说。

多措发力 老区开发取得新成效

在三类储量挖潜上,技术人员发现塔河四区表层风化壳岩溶和中深部径流带岩溶比较发育,可以采取气驱顶部、水驱深部措施进行挖潜,决定在表层以注气为主、在中深部以注水为主,构建了两套井网,形成对储量的全方位控制。

“在井组潜力论证的基础上,目前共建立5个大残丘注气井组、3个中深部气水协同井组,日增油达到120吨,同时,在中深部部署新井2口,日产油近60吨,两套井网建设初见成效。”开发研究所副所长海刚说。

在塔河四区开发过程中,技术人员总结出“水借气势、气借水推”机理,目前在12口注气井采用“气水协同”技术,累增油10万吨。针对注气井“单井吐气”问题,他们通过“大排量推水”在井周建立高压区,“逼迫”氮气向远处运移,目前在TK404井已实施3轮次,增油近万吨,已推广应用8口井,均见到明显效果。

另外,针对底水能力强问题,他们创新使用“注气+堵水”协同方式,提升了挖潜效果,在TK485井实施后日增油18吨,下步将扩大应用规模。(孔守曾)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15 字。

转载请注明: 西北油田:精耕细作 老区块跑出开发“加速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