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6月30日上午,禅城区第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区长孔海文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禅城区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提出8大重点工作,聚焦“六稳”聚力“六保”,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筑牢发展基本盘、积蓄发展新优势。
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保持在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一、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扩大防控成果,坚持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
突出社区防控,充分发挥“大数据 网格化”作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构建常态化防控全方位防控链条。
筑牢机场口岸到禅城的第一道“大门”,守住社区商区“小门”,管好返校复课“校门”,形成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闭环管理。
落实生产生活各类别场所的疫情防控要求,坚决防止聚集性感染。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广防疫情、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坚持稳企业与保就业相结合、扩内需和稳外需相协调,打好政策“组合拳”,保底线、稳基础,保持“进”的态势。
1、想方设法稳企业保就业。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实施企业上市“添翼行动”。落实国家、省、市以及“禅十条”“禅六条”等系列援企惠企政策。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
2、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促进投资增长,谋划推进区级(含镇街)重点工程建设项目85个、计划完成投资188亿元,力争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3.5亿元。把稳工业摆在稳增长的核心位置,推动工业技改、“小升规”,努力完成工业投资53亿元。力促在谈项目早落地、签约项目早开工,新增超10亿元的项目8个、总投资120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3、推动消费稳步升级。鼓励健康、养老、托幼、教育、医疗、家政等消费热点,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发放新一轮消费券激活旅游、泛家居市场,加快释放消费潜力。
4、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优化外贸结构,扩大先进设备、技术、高品质消费品和服务进出口。组建佛山外贸企业服务基地,打造外贸高质量发展平台。争取48项自贸区改革经验举措在禅城落地推广,力争引进1个以上超1亿美元外资项目。
三、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植产兴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努力在提升产业层次上谋求新突破。
1、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重点片区改造开发带动产业空间优化拓展,力争完成村级工业园土地整理4000亩。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探索禅城数字经济之路。
2、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强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赋能作用,大力发展服务于制造业的科创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谋划“佛山制造 深圳科创”科创产业集聚区。打造季华路金融产业轴,争创广东省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保险小镇”。
3、扎实做好稳企安商和招商引资服务。深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亲商安商稳商意识,精准施策解决企业发展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用好“第一生产力”,增强“第一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1、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营商高地。加快企业服务供应链平台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新型监管机制,推进惠企利民“金钥匙”工程,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争取重点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奇槎片区)、佛高区禅城园的建设水平。力争高企总量达528家、规模以上高企新增56家,培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第一批108家“隐形冠军”。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55%以上。
3、打造人才创新“生态圈”。提升各类人才服务平台承载能力,高质量打造禅港澳青年交流基地“1 N”平台、佛山市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努力把佛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双园[16]打造成省级园区,不断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五、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
把禅城工作放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局中统筹谋划,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1、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主动融入广佛轨道交通“一张网”,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地铁 高铁 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对外通达、对内畅通的“大交通”格局。实施新一轮“东提、西进、南接、北联”战略,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加快打通南庄大道东延、同济路西延等重要节点,推进公交TC模式八个“一体化”建设,加快“七纵七横”慢行系统标准化改造,继续加强拥堵节点交通综合治理。
2、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落实“湾区通”工程,畅通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渠道。用好“佛山 香港”“佛山 澳门”机制,吸引港澳创新项目、创新人才流向禅城,推动资金融通、人文相通、贸易畅通。积极参与广佛全域同城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互认互通。
3、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设立海外联络点,加强商协会合作,发挥海外重点社团作用推广禅企禅货,打造对外投资信息数据库,共享海外发展资源,助力禅企开拓新兴市场。
六、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
1、加快建设五大发展平台。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建设聚锦科创园、东平数字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城北大健康城、凤翔湾都市产业区、佛山综合保税区五大发展平台。
2、提升中心城区形态品质。强化空间统筹,进一步完善“一条城市中轴、两大滨水核心、四大功能节点、多条门户走廊”的城市格局,推动老城新区一体化发展。
3、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五大行动”,加快“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禅城项目建设,年底前力争全区80%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做好298个农村公厕、143条河涌的保洁管养。继续推进25个村级工业园示范改造项目。
七、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八、提高民生服务效能
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抓重点、强弱项,兜住民生底线,优化公共服务,办好民生实事。
1、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和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突出普惠发展,重点抓好“一老一小”。打造“禅颐居”养老服务品牌。配合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加快区人民医院总院(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区重大传染病应急救治中心)建设,优化“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2、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大数据 文明创建”城市文明新名片。建设“博物馆之城”。配合市加快推进佛山粤剧院、佛山功夫中心建设,推动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打造文化新坐标。
3、推进平安禅城建设。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以智治、法治支撑全域安全、应急处置、风险防范,提高智慧善治水平。探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群防群治机制。
4、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108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到300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2660元;开展粤菜师傅培训、家政服务培训;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学校,力争新增学位4000个。
采写:南都记者杨韵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