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通胀问题不断加重,全球债券市场弥漫着不信任的情绪。过去几个月,投资者一直在向主要央行施压,要求它们解释如何在不危及经济复苏的情况下,防止通胀飙升失控。
![西方央行“失信”危机后,中国市场成为投资者最后的“稳健堡垒”](http://p1.nanmuxuan.com/images/2e/5d2c815a5198fa2f.jpg)
1.西方央行误导性信息遭遇“信任危机”,中国央行成为“稳健堡垒”
各国央行发出的信号令人困惑,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产生误导。这导致债券投资者对加息时机的预期与央行的前瞻性指导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
这种脱节在英国表现得最为明显。英国央行曾强烈暗示今年可能加息,但是上周却决定不加息,此举令投资者感到震惊。该举动也引发了许多批评,称英国央行再次表现得像一个“不可靠的男友”。2014年,该行曾试图提高借款成本,后来又拒绝了,当时也受到了同样的指责。
![西方央行“失信”危机后,中国市场成为投资者最后的“稳健堡垒”](http://p1.nanmuxuan.com/images/06/2bdb2ed3122d2a3b.jpg)
其他国家的央行,例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同样让投资者感到困惑。它们的决定加剧了通胀上升所造成威胁的严重性的不确定性,并导致短期政府债券的剧烈波动。
美联储面临的挑战则更加尖锐。它正在竭尽全力让市场相信,减少债券购买并不是加息迫在眉睫的信号。不过市场预计美联储最早将于明年9月开始加息。
![西方央行“失信”危机后,中国市场成为投资者最后的“稳健堡垒”](http://p1.nanmuxuan.com/images/8c/222191a060a4d657.jpg)
就在西方经济体作出令人困惑的货币政策行为时,中国人民银行已成为稳定和可预测性的堡垒。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央行回避了全面宽松政策,转而采取谨慎调整的宽松政策。
在债券市场,中国央行稳定和克制的信息已经清晰而响亮地传达出来。摩根大通在11月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市场预期到明年年底,基准一年期贷款优惠利率将小幅上升22个基点。经济学家的共识是,主要利率将保持不变。
![西方央行“失信”危机后,中国市场成为投资者最后的“稳健堡垒”](http://p1.nanmuxuan.com/images/9a/0e9f14f18bf71f08.jpg)
从亚洲的角度来看,中国央行看起来也十分积极稳健。市场预计,印度、韩国和马来西亚将出现适当的加息周期,到2022年底,基准利率预计将分别上调174、138和105个基点。
周二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显示,上月物价同比上涨6.2%,达到31年高点。在中国,尽管生产者价格指数飙升,但10月份消费者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5%。诚然,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利率的压力较小。
2.中国央行为何能成功管理市场预期?
首先,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已与美国的货币政策脱钩。与其它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债券不同,中国债券对美国国债收益率波动的敏感度要低得多。这不仅使中国人民银行更容易操纵市场利率,而且从投资组合多样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高收益政府债券也颇具吸引力。
![西方央行“失信”危机后,中国市场成为投资者最后的“稳健堡垒”](http://p1.nanmuxuan.com/images/13/39cddc69da018524.jpg)
其次,大量流入中国国债债券市场的外资和巨额贸易顺差正在推动银行持有外汇,这使得中国不那么容易受到全球冲击的影响,减轻了中国央行更积极地放松政策的压力。
第三,中国央行从2015年人民币意外贬值后的失误中吸取了教训,不再存在沟通问题。过去几年,中国央行发出的信息一直是一致和连贯的。
尽管中国的政策看上去似乎过于严格,但这正是西方央行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中国央行拥有提供充足流动性的工具,因此最近的货币政策没有出现重大意外,债券投资者也预测不会出现重大的政策错误。
![西方央行“失信”危机后,中国市场成为投资者最后的“稳健堡垒”](http://p1.nanmuxuan.com/images/b0/fc7d4a86f399926f.jpg)
纵观全球,各国央行的可信度正在经受严峻考验,而中国央行肯定会面临提供更多刺激措施的压力,但是预计债券市场政策不会发生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