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优问
数十万资深股民都在看!
投资中,永远不要期待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投资是将有限的资金放在物有所值的对象上,等待其低估的价值被发现或者未来成长兑现,最终达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目的,但对于“物有所值”的标准,每个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巴菲特曾说——“投资”这个词的前面本无必要加上“价值”二字,如果不是价值投资,难道我们要进行无价值投资吗?
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之别,合适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社会分工是历史的必然,生活终究是公平的:你可能在某一时间欺骗所有世人,也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某一个人,但却无法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尤其是你自己。
投资的表面是最容易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动动鼠标来操作,这就是它最大的迷惑性,而且,很多人赚钱的次数比亏损的次数多多了,只因为小赚大亏导致巨亏。
我曾听过一个投资者讲述自己的经历:他在某个阶段曾经连续盈利20次,每次都一两个点出局,觉得自己牛大发了,结果在第21次出手时候全倒下……我相信,他大概是不会承认自己愚蠢的,他只会怪自己运气不好。
人性就是如此,我们总能很快忘记那某几次的巨亏,也很能记住并强化那无数次的盈利,岂不知,我们盈利的时候是在业余比赛场地,亏损时却在专业比赛场地里,而我们靠运气赢来的筹码,最终也会在长期复投中靠实力亏出去。
事实上,投资就像海上漂浮的冰山一样,业余选手看到的是很小很容易的那一角,殊不知,它下面蕴藏着巨大的知识冰块,这便是业余和专业的最大认知差别。
其实,大部分初学证券投资的朋友,都有意无意地被大量过度专业的理论方法错误地牵引,诚然,极其少数的“业余爱好者”在投入巨大的热诚与漫长的学习后,最终能够成为一名成熟理性的投资者,但精英毕竟只是少数,而绝大多数人都在一个长到看不到希望的学习与亏损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放弃。
其中的问题,出在了“目标”与行为的差距上,大部分人并没有决心也没有必要去成为一个“投资大师”。
至于成为优秀的资产管理者或专业投顾,则至少需要经历周期性的考验,信誉的积累也需要时间,得之愈难,则持之愈慎。
专业人士的价值在于为投资人节省时间,使得投资人能做自己喜欢或必需的事情,这也是专业分工的意义。
就已有的历史而言,有做自己擅长的事业而成功的人(创业者),也有本身并不懂投资却因找到投资达人而取得投资成功的人(投资人),而这两类人的比例,却远远高于自己做股票而成功的人(专业投资者)。
因此,对于大众关于证券投资的建议我想应该是:股票投资的确是通向财务自由的道路之一,但大多数人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将投资交予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可以想见,这种让人放弃“成为股神巴菲特”梦想的建议,一定令人不悦,但或许这便是现实的残酷吧——投资确实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持续胜出的一项活动。
与此同时,我可以大胆推断:即便是在看似不远的将来牛市重现,只要未来十年内,若有两次牛熊周期交替,一定仍然会有超过一半人亏损,80%的人跑输大市,最后能达到投资成功标准的人可能只有不到10%,与过去的历史相较并无二致。
一定又会有人说:“我可以高的时候卖掉,然后低的时候再买回来。”但事实是,过去的100年大家一直都在这么想!
与那些认为投资就应该波澜起伏,每天把握机会风口的人相比,这么些年下来,我一直贯彻“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价值投资传统,埋头做好自己能力圈内可做的事情,似乎截止目前的投资结果也不差。
投资这个领域,人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很多好主意,需要的是将一个好主意多年如一日地贯彻好,而这才是最难的。
昔日遭受熊市打击之时,与今日享受或将来临的牛市之日,我们的投资理念依然如旧,毫无二致。
同样,今日荣耀之因,也可能不久之后成为跑输牛市的果,因为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方法论适用于各阶段市场。
而世人皆知的真理之一便是:想要成功,总要付出些什么,哪怕是煎熬!
我想,若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或许也是作为投顾的一个作用罢。共勉!
重要提示:本文内容仅为投资顾问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文中个股均基于公开资料梳理,不作为推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票历史走势也不能代表未来趋势。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支持投顾老师的观点,请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