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仁/文
与啤酒旺季红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啤酒已连续三天泛绿。
截至5月10日收盘,重庆啤酒收盘价为150.87元/股,涨幅为-1.52%,总市值达730.2亿元。
在首支百元啤酒股的光环之下,重庆啤酒却难掩高负债率以及零分红的尴尬。
得也重组,失也重组。尽管通过收购重组让重庆啤酒成功挤掉燕京啤酒,站上高端啤酒“老四”的位置。但纵观重庆啤酒业绩却不难发现,业绩增长支撑点主要来自于这些收购的“次子”,而其主产品却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连年下降趋势的窘境。
5月10日,重庆啤酒已连续三天股价下跌,但这并不能撼动国内“啤酒最高股价”的地位。
一面是资本市场首支登上百元的国产啤酒股票,一面却是零分红。
从2017年每10股派息数(含税)8元,到2018年的8元,再到2019年每10股派息数(含税)上涨到14元,不断给股民提高分红的重庆啤酒,却在2020年戛然而止。
然而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如今投资者更为理性、专业,因此尽管2020年重庆啤酒零分红,但由于容纳了优质资本,因此消费者对于零分红的包容度更大。”
4月底举办的重庆啤酒2020年度业绩和利润分配及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情况说明会上,重庆啤酒财务副总裁陈伟豪表示,2020年度拟不向全体股东实现现金分红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分配。
股民为零分红遗憾,企业为资产负债率发愁。
根据企业2020年报显示,重庆啤酒去年资产负债率达83.65%。
“资产负债率高意味着财务风险高,重庆啤酒近90%的资产负债率,会影响到资本市场的估值和投资者信心。”融泽咨询酒类营销专家刘晓威向酒讯指出。
持续高企的资产负债率,无疑是给如今的重庆啤酒雪上加霜。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自2016年至2019年,重庆啤酒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3.09%、66.77%、64.77%、66.87%。
业内人士则指出,资产负债率过高,意味着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在降低,企业的发展能力在减弱。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于60%,被认为资产负债率较高;如果资产负债率达到100%或超过100%,说明企业已经没有净资产或资不抵债。
并购“后遗症”无论是零分红,还是高负债率,背后的根本原因均来自于2020年完成的与嘉士伯重组事件。
或许吞下了嘉士伯的重庆啤酒似乎更为强大了,但透过揭开一片祥和的面具背后,却暗藏汹涌。
如果将目光拉长,在全球啤酒行业,因为并购导致债台高筑的企业早有先例。2016年,百威英博斥巨资收购SABMiller公司,但此后负债累累的百威英博不得不通过售卖边缘品牌以及助推子公司上市的方式偿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威英博为收购南非米勒令集团背上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净负债,股价自那时起下跌了三分之一。
如今,重庆啤酒是否会重蹈老大哥百威啤酒的覆辙,现在还不好妄下结论。但负债率从60%飙升到80%,让人着实捏一把汗。
“2020年度应实现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形成大额资金支出,导致母公司货币资金仅3412万元,充足完成后,自身无经营现金流入子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重庆啤酒财务副总裁陈伟豪明确提出。
东方不亮西方亮,并购后的漂亮数据,一扫负债率承压和零分红带来的不悦。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至2018年,重庆啤酒净利润徘徊在5亿元以内,分别为1.81亿元、3.29亿元以及4.04亿元。而重组合并报表后,2019年以及2020年重庆啤酒净利润已经10.43亿元、10.77亿元。
“嘉士伯与重庆啤酒重组或许会给中国中高端啤酒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中国啤酒产量大但是吨酒价格不高,百威英博是高端啤酒市场霸主,嘉士伯中国多家啤酒厂注入重庆啤酒,注入多个高端啤酒品牌和网红啤酒品牌将提升重庆啤酒利润率和中高端啤酒市场占有率。”对此,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向酒讯指出。
外来和尚会念经重组完成后,重庆啤酒也不得不面临“亲儿子”与“干儿子”之间的抉择。
作为重庆啤酒自有品牌,重庆、大理、山城、天日胡等品牌主要集中于经济档位产品。该档位为定价在6元以下的低端产品。而“干儿子”队列中,站着嘉士伯、1664以及乌苏啤酒等产品。
根据财报显示,2016年至2020年,重庆啤酒经济档产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8亿元、4.29亿元、4.27亿元、4.36亿元、14.5亿元,同比增长-24%、-2.07%、-0.63%、2.14%以及-2.58%。尽管2020年经济档位产品营收提升,但在年报中同期变动却呈现下降趋势。对此,酒讯致电重庆啤酒董秘办,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得回复。
事实上,仅仅依靠自有品牌的重庆啤酒,增速略显乏力。在合并全年报表前,作为啤酒旺季的第三季度,重庆啤酒单季度净利下滑39%。彼时,青岛啤酒、珠江啤酒和华润啤酒净利已均重新回到增长通道。
在“亲儿子”表现不佳的同时,“干儿子”却表现格外抢眼,甚至成为了提升业绩的主力。
根据历年年报显示,2016年至2020年,重庆啤酒高档产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55亿元、4.94亿元、5.08亿元、5.2亿元、32.63亿元,其中2020年高档产品同比提升26.28%;主流产品分别为22亿元、21.6亿元、24.12亿元、25.53亿元、59.12亿元。
乍看来,中高端产品虽突飞猛进,但支撑其主要业绩的产品均为收购品牌,其中便包括乌苏,嘉士伯以及1664。
无论是嘉士伯、1664,还是乌苏啤酒,重庆啤酒收购后对其高端化以及全国化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近日,酒讯走访北京以及广州终端市场发现,嘉士伯啤酒、1664啤酒以及乌苏啤酒在各商超以及便利店中均有销售,市场覆盖率相对较高。
与此同时,以重庆,大理、山城、天目湖为代表的自有产品,却在除重庆以及云南市场外,难在其他市场寻觅。
“重庆啤酒的产品结构调整,与啤酒市场的总体趋势是吻合的。近年来,啤酒行业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凸现,反应在市场层面便是低档产品销量增长乏力并微降、高端产品销量扩容,这是低端消费向高端消费升级和转移的结果。”对此,刘晓威表示,“反应在重庆啤酒等企业层面亦是如此。企业低端品牌重庆、山城等产品的销量基数仍然较大,但销量增长乏力,甚至微降,高端品牌乌苏、嘉士伯等产品的销量基数较小但增速较快。”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