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记者 高蓉杰】历史中的上虞,人文底蕴深厚,提到上虞就让人想到与之相关的众多文化标签——虞舜故乡、英台故里、全球青瓷发源地之一、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一站、中国孝德文化之乡……
现在的上虞,不仅在继续发扬这些文化特色,而且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2019年,上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8.11亿元,财政总收入147.61亿元。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A股上市公司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上市挂牌公司总市值约3000亿元,居绍兴市第一、浙江省县级第五。
栽好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质企业纷纷入驻的背后都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近年来,上虞努力打造浙江省一流营商环境,争当区域发展排头兵。继环球网携海内外主流媒体走进上虞亲历营商环境后,10月9日——10月12日,环球网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专家学者再次走进了上虞,近距离感受上虞的企业运营环境、投资发展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创新创业环境、法治保障环境、生态人文环境,探寻上虞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与成果,用理论与经验为上虞区域发展“把脉传技”。
招投标“不见面”“不用纸”
为企业省时省力省成本
在上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大厅内,没有密集的等待招投标的人群,只有政府(国有)投资工程项目“不见面”招投标系统忙碌地运作着。
“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发展,2018年12月,上虞在浙江省率先打造首个‘不见面’开标平台,打通了工程建设项目网上招投标的最后一公里。”上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冯云燕表示。上虞区着眼于区域营商环境优化,积极推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招投标领域延伸扩面。
以往,投标企业法人代表、项目经理、授权委托人必须到达现场接受各类查验开标;如今,投标企业通过电脑或者移动PC端登陆,在完成身份识别和认证后,就可以开展投标文件传送、收看视频直播、在线互动参与,远程完成所有开标流程。
“不见面”开标平台为多方参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提供了多种便利,有效破解了招投标负担重、流程繁琐、管控困难的问题。招标人提交申请备案表、投标人参加现场开标等全过程19个事项纳入了“不见面”办理范围,实现“不见面”“无纸化”。无论是企业资料注册登记、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报名,还是专家抽取、开标评标、档案管理等,均可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通过直播开标,一般项目开标平时用时由2.5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通过流程再造、环节精简,限额以上、以下工程项目的投标平均用时较以往分别减少9天、15天。”冯云燕向环球网介绍道。
与传统招投标相比,全流程“不见面”投标成本大幅下降,交易效率明显提高,可以有效识别预防和打击串围标行为,同时对防止黑恶势力进入招投标领域增加了屏障。
据悉,截至2020年9月底,上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累计完成“不见面”招投标项目1014个,减少企业跑腿94.6万余次,减少提交材料31万余份。
“招投标的现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这属于营商环境改善、政商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确实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在参观后感慨道。
周建波分析称:“上虞区注重运用科学手段改善营商环境。比如,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将招投标所有资料永久保存,供事后追溯、查验、审查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项目进行串标围标分析。这些能避免很多问题,可以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率先推进产业链“链长制”
链长牵头助力产业转型创新发展
上虞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产业链“链长制”试点,重点打造8条优势产业链。
2020年9月,上虞启动实施“188”工程,优化确定了8条现代化产业链,包括新材料、现代医药、电机、照明、伞业这7条制造业产业链以及1条建筑业产业链。
上虞区各条产业链均由区委区政府领导担任链长,实行“一链一链长”、“一链一策”,“链长”牵头制定产业链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精准招商方案、制定产业链扶持政策、推动龙头企业培育等。
每条产业链落实一个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上虞目标是到2022年形成600亿级产业链1条。”相关负责人表示。
“链长制”的实施带来了不错的成果。环球网从上虞经信局党委委员葛淑芬了解到,在八条产业链中,新材料产业链是省级重点链,已经集聚了十余家上市企业。今年1—9月,全区引进产业链项目46个,投资额667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2个。
在企业服务过程中,上虞持续强化产业链精准服务。“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我区率先注意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问题,区内积极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同审同批,优先确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同时积极通过防疫指挥部、经信等名义,对接联系区外产业链企业。因此我区复工早、复产快,2月16日,全区规上企业全面复工,3月30日,提前完成省定复产率目标。”葛淑芬介绍道。
在经过多点走访与交流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战略合作办主任闫雨接受环球网采访时认为,上虞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突出的优势是政府的主动作为,而上虞政府的突出优势是政策的设计。
闫雨表示:“上虞政府的管理十分高效且亲民,政府的顶层设计能力特别强,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当很多地方政府疲于应付的时候,上虞政府已经开始主动出击进行顶层的设计。可以这么说,上虞区政府的很多理念是很超前的。”
与此同时,闫雨建议上虞进一步与高校积极合作,把管理模式、创新的思维和高校的理论相结合,借助于高校理论进一步高效科学提升,将高校思想理论在第一时间为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弥补高校在实践案例方面研究的不足,起到政府、企业、高校相互促进的作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上虞整个产业链的顶层设计做得非常棒!”北大经济学院战略合作办副主任刘雪明对上虞产业链相关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
“很多地方都在做招商,但仅仅停留在将企业招引过来。”刘雪明告诉环球网:“而上虞根据很多产业已经比较发达、龙头企业较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链招商,推动形成上市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中小微企业配套协作的‘A+B+N’八大细分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提供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多层次人才支持,上虞着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在汇聚各类人才方面开展了多种举措,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区。
为了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上虞深入实施“娥江英才计划”,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相关负责人介绍称,2020年上虞新增就业大学生1.7万名,高层次人才引育量实现翻番。
同时,加快市场引才步伐,深化海内外引才机构合作;实施高校见实生政策,建成投用全球路演中心、国家级绿色化工人才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人才解难,举办创客大赛等活动,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圈。
上虞建有绍兴地区首家政府主办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绍兴(上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在提升上虞营商环境、打造“重要窗口”的关键时期,上虞区人社局充分依托产业园服务优势,“店小二”式开展人才引育、提升职工技能水平、降低企业招才用工成本。
此外,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把职业教育对接上虞产业,学校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上虞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扣上虞打造“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八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开设了机电、信息技术等主干专业群。
据绍兴市上虞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所中职学校还瞄准区内新兴产业与发展行业,对接上虞e游小镇与瓷源小镇、开设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越窑青瓷陶艺制作两个新兴特色专业,为上虞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同时,通过强化专业建设,最终实现在部分专业上引领上虞产业发展的目标。
为了推动产教融合型人才培育,上虞中职学校还开展企业冠名班、定向委培班、实施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主动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实现企业用人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在北京大学一带一路课题组秘书长杨建强看来,这里的企业映射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梯队培养方面特殊的优势。走访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的过程中,杨建强表示:“上虞的中职学校把职业蓝领人才的培训做得非常务实,十分讲究效果,同时也特别贴近实际,这类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可能比有些学校培养的MBA更加有用。”
杨建强还认为,上虞有许多非常好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产生与上虞政府引领下的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服务这五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上虞在这些方面十分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