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说:现在的军工很像前两年的新能源车,去调研的一线部分没上市的军工企业,得到的反馈是几十年从来没见过的这么好的订单和景气度,但是市场没有反应。
说像新能源车,有点过了。一个是从0到1到10再到20、30、50的过程,估值、故事可以无限遐想;一个是从10到20,业绩、估值是可算的,或有溢价,但想象空间有限,这就是最大的区别,而且军工行业是有特殊属性的。
但订单和景气度确实是在上升,这点在今年开始关注军工行业的时候就说过,当时说了三点逻辑:
第一,从基本面角度看,2021-2023年,由于客户长协合同及预付的落地,军工行业的增速,相较其他成长性行业较为突出。
第二,在《军队装备条例》重新修订后,军工行业最被市场诟病的现金流、交付确认问题都已大幅改善,要提高大伙的积极性了!从去年三季度开始,部分军工企业的业绩明显改善,扣非净利大幅增长。
第三,曾经公募在这块的配置相对比较少,因为大家觉得这个行业没什么钱赚,企业成长性有限,但现在行业业绩改善的拐点预期已经出现。
市场已经反应两个多月了,并不是没有反应,只不过局限在部分个股如沈飞、晨曦等,国防军工板块指数已经接近前高。想参与可以考虑博弈后排补涨的逻辑,尤其一些上游材料,中报的业绩可能不错。产业链的梳理可以参考下图:
周三指数震荡攀升,新能源、科技、周期有色等王者归来!可以说都是在预期之内。对于新能源大涨,短期的博弈点就是下周二st盐湖的复牌,我预计会吸引不少板块内的活跃资金去参与,所以在此之前,比如周五前后,仍要预防盘中波动,冲高依然可以考虑适当落袋为安。
消费白马的观点不变,看似跌了很多,但估值依然不便宜。比如茅台,现在两万亿的市值,假设2021年540亿的净利,那么40倍市盈率,便宜嘛?再比如恒瑞,3600亿市值,如果集采对其影响有限,今年净利润能维持在70-80亿区间,那么估值也有45倍。
只能说是合理估值上限,但性价比还是缺点,尤其当前的风口不在这,这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