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 中国经济反弹不会式微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在严格的防控措施和有力的经济救助、刺激政策下,中国经济实现了V型反弹。不过,最近有一个讨论,中国经济快速反弹的趋势会不会在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出现式微的现象?

最近,彭博社追踪了八项指标,认为受到住宅和汽车销售疲软、股市走弱以及企业信心恶化的拖累,中国经济的反弹势头9月份出现见顶迹象。渣打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预计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会有所改善,但非制造业较8月份的水平明显放缓,它认为这预示中国经济的内需启动并不顺利,区域和行业之间复苏不平衡。

其实,中国经济复苏的实际情况并不像这两个调查这样悲观。除了上述不利的观察因子外,中国经济一些更有活力的增长因子没有反应在彭博和渣打的观察变量当中。比如,中国放开密封舱类六个行业——影院、航班、景区、大型商场、会议和旅游等人流密集活动是从7月下旬开始的,8月份的汽车销售和房屋类消费者信心指数,相对上述六个行业的经济活动,其弹性敏感程度要低得多。对于超大人口规模的中国经济,刚刚放开的这六类经济活动作为消费信心是否恢复的观察显示度更为合适。9月份以后,全国大中小学陆续恢复上课,这是中国人消费中的大头,这一类数字需要到10月下旬的消费先行指数之中才能反映出来。换句话说,中国经济第四季度的恢复动力,这一部分被漏记了。

另外,新冠疫情以后,原来的统计变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统计网点恰好在人群消费的密集领域,这些领域因疫情带来线上销售爆发而出现统计网点漏报,这也可能低估内需恢复的力矩。

从供给侧看,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关键性突破——数次迅速控制了散点(吉林、北京、乌鲁木齐)案例可能带来的二次暴发风险,经济人对疫情控制的乐观预期不断增加。加上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1%,经济增长主力部队业绩增加将会使上下道工艺顺序上配套小微企业的业务增加,稳定整个生产者的信心,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工业投资。

从三季度开始,各种支持经济政策,从减税、降费到对债务催缴期限的宽限,以及信贷支持计划等有效地稳住了疫情后可能出现的生产能力消减。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发行是在7月份完成的,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在8月份增长到1.2万亿,也就是说7-8月份的资金到位向基层的渗透,为我们很多项目可能提供了持续的政策基础。另外,从第二季度开始的一系列新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开工后逐渐出现多个标段并行施工,集中采购带动厂商中间品市场购销两旺的景象。       由于装备制造、电机和原材料制造行业利润的快速回升,生产和需求保持稳定复苏,再加上内外双向循环政策的确立,各种在建工程的建设周期延续,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在第四季度的增速将会比第二季度的3.2%,以及第三季度高于3.2%的预期还高。如果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平均增速达到5%(目前看可能性不低),中国经济今年增速保2%相当有可能。(作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00 字。

转载请注明: 曹和平: 中国经济反弹不会式微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