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动车在极寒地区“优雅”奔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让电动车在极寒地区“优雅”奔跑

尤雅在工作中。 新华社记者 李 伟摄

新华社武汉电 (记者李伟)人如其名,尤雅,看上去温暖娴雅,却从事着“硬核”的工作:每天与各种化学试剂和电池材料打交道,有时一忙就得一个通宵。

“我在美国的合作导师是著名的锂离子电池的奠基人之一古迪纳夫,老人家90多岁仍然坚持每天一大早到实验室,晚上很晚回家,他对工作的那种热情坚持,对我影响很深。”她说。

出生于1988年的尤雅,2015年起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回国后担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教授。

一直从事电化学储能器件关键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的尤雅,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拿到博士学位后来到了向往的“学术殿堂”,一开始却有一些“失望”:美国有些高校里的实验条件等硬件并不如国内,有时要排很久的队才能开展实验。

然而,尤雅慢慢发现,实验室团队里开放的沟通、不同思想的碰撞、异质文化的交流,让她受益匪浅。

古迪纳夫老先生办公室的门始终敞开着,他欢迎年轻人来交流,耐心聆听年轻人的观点,给他们鼓舞。这种实验室文化,尤雅看在眼中,也潜移默化地记在了心里。如今,在尤雅的团队里,博士后、博士、硕士已有15人,一群年轻人为钠离子电池研究聚在了一起。

回国后,令尤雅感触最深的是国内的工作效率,她深刻感受到学校和学院对人才的重视和关爱:入职走绿色通道,三天办好所有入职手续,两天布置好办公室,经费迅速下拨,两个月搭建好实验室新平台,实现整套从材料合成制备到电化学器件的组装性能测试。

其实,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为什么“尤雅们”又把眼光瞄向了钠离子电池?

原来,锂离子电池最大的问题在于锂资源的有限性。“一枝独秀”的锂离子电池无法全面改变传统能源结构,“百花齐放”的二次电池中,替代或补充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技术成为国际新能源技术的竞争热点。

钠离子电池具备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性能等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缓解锂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能逐步替代环境污染严重的铅酸电池,保证能源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钠离子电池凭借其诸多优势还有望在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快速发展。

当前,电动车低温“趴窝”现象备受争议。其实,尤雅在读博士期间,就在导师郭玉国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材料设计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在零下25摄氏度的运行。如何让钠离子电池更加“耐寒”、稳定安全,进而让电动车在极寒地区稳定前行,成为尤雅团队目前的科研攻关方向。据她透露,目前团队已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做到电池在零下50摄氏度稳定运行。

尤雅有时忙碌到凌晨三四点,早上7点多又接着开始干,但在她眼中,不存在加班一说,“做一行,只要心存热爱,投入再多的时间也不为过。”但是,尤雅也有着自己的工作节奏,只要扛不住了就会选择休息,更加注重效率、兼顾好工作和家庭,这也许正是年轻一代科研人员的特质。

今年寒假,校园里尤为安静。尤雅却不改忙碌,实验室里,仪器声仍在轰鸣,一些不能间断的实验还在进行。尤雅还要帮学生修改论文,整理规划实验室的下一步工作目标……

尤雅自信地说,毫不夸张,我国在钠离子电池研究、商用方面,已经领先国际。面向未来,让科研中许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让钠离子电池走向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坚持攻关、追求新的突破,年轻人使命在肩。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44 字。

转载请注明: 让电动车在极寒地区“优雅”奔跑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