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让民众去跑路,去公证,去花钱,去折腾,而是承担起审查责任,体现了银行的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
银行简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手续,与“放管服”改革目标一致,也与证明减负的趋势相一致。资料图,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李英锋
2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简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相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简化了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的提取手续,便利群众办理小额存款继承。
《通知》明确,已故存款人的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向银行申请提取已故存款人账户内存款及该行发行的非存款类金融产品,余额合计在1万元以内(含1万元)的,无需提交继承公证书,持相关材料即可办理提取。
在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死了钱没花完。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取出已故亲友存在银行里的没花完的钱,却成了一种“痛苦”。
此前,人们为取出已故亲友的银行遗留存款或其他金融类产品往往费尽周折。银行为了避免卷入客户的家庭遗产继承纠纷,降低自身的风险,要求继承人走公证程序,而办理公证需要花钱——继承金额20万元以下的部分,按不超过1.2%收取公证费。
如此算来,一笔存款的公证费少则几百元,多则成千上万元。对继承人而言,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同时,办理公证还需要把天南海北甚至国外的理论上的继承人全找出来。有时,一些长辈早已去世,还得开具死亡证明,有的继承人还需要做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程序繁琐又耗时。
比如,2018年,陕西宝鸡魏先生为取出去世妻子的3800多元遗留存款,不仅花费了300元进行公证,银行还要求包括魏先生95岁高龄岳父在内的4名继承人同时到场取存款。诸如此类,都是取已故亲友遗留存款难的缩影。
为此,此次《通知》,要求针对继承提取1万元以内的小额存款及非存款类金融产品免于公证,且鼓励银行在1万元至5万元之间进行提取免公证的自由裁量,无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减负措施,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也给民众带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和实惠。
而且,由申请人提交能够证明存款人死亡事实的材料和证明亲属关系的材料,以及本人身份证件,并签署承诺书,再由银行审查核实后,即可向申请人支付存款,与“放管服”改革目标一致,也与证明减负的趋势相一致。
银行不让民众去跑路,去公证,去花钱,去折腾,而是承担起审查责任,体现了银行的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
实际上,第一顺序继承人和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冒领或者侵占小额存款的概率较低,申请人的承诺和银行的审查又能进一步排除风险。而一旦发生冒领已故客户遗留存款等问题,银行还可将线索移交公安、司法机关,追究冒领者的责任。
显然,针对继承提取小额存款免公证的风险是完全可控的。而根据继承规则和契约规则,当已故客户存在多个继承人时,这些继承人对遗留存款享有共同(连带)债权,任何一个继承人均有权要求银行支付全部遗留存款,银行向一个继承人支付了存款就等于向所有继承人履行了支付义务。
银行尽到审查责任,支付遗留存款之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存储契约关系就已经结束,至于继承人之间如何再分配存款,那是继承人之间的事情,所产生的纠纷也是继承纠纷,与银行就不再发生关系。所以,以民事法律衡量,银行也不应该因免掉提取小额遗留存款的公证手续而陷入继承纠纷。
提取小额遗留存款免公证会施惠面较大,也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健全完善查询审核机制,提升审核能力,兼顾提取小额遗留存款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切实保障存款安全和继承人权益。
□李英锋(律师)
编辑:何睿 丁慧 校对:刘越
来新京报电商平台“小鲸铺子”囤年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