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二十大系列评论
▲10月14日,“纪录小康工程”数据库工作人员在查看“纪录小康工程”数据库。图/新华社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在报告中用一组组数据,说明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这是一个百年大党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段辉煌历程,也是全体中国人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壮阔征程。
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
这些数字彰显着一个国家发展的雄厚基础、经济增长的“硬核”实力。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正是这些可见、可感的增长数字,这些总量、规模在世界排名中的“头部”位置,奠定了发展底气,支撑着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每一个坚实步伐。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两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十亿三千万人……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数据的变化、增长具体而微地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数”读二十大报告。 图/新华社
当我们可以用上自己的导航系统、机器人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扫码支付已成日常消费习惯时,我们生活场景的每一分便利,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破茧”,背后则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说到底就是让每个人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感受到国家发展的美好。
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七十八点二岁,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改造农村危房两千四百多万户、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这方方面面,涉及收入、住房、养老、就业、医疗,哪一项都是民生大事,哪一件都不能有丝毫含糊。乐见这些数据的增长,更应体会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
以就业为例,一头关系万千家庭的收入,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大势。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之际,各级政府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惜余力想办法稳岗拓岗,才换来“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的喜人成绩。
“数”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数据背后是一个大党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一个国家蓬勃发展的旺盛活力,也是新时代我们每个人对明天、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的信心。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徐秋颖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