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创板两年成绩单亮眼

中国科创板两年成绩单亮眼
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各方代表共话科创板和注册制。图为主办方提供

新华社上海6月15日电题:中国科创板两年成绩单亮眼

新华社记者杜康、桑彤

两年前,在上海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科创板正式开板。两年后,科创板交出了成绩单。“硬科技”成色更足、制度探索方面成果众多、投资者结构和市场化定价机制更合理,科创板两年成绩单亮眼。同时,监管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科创板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各项制度安排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近日开幕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截至5月底,中国科创板上市公司282家,总市值近4.1万亿元;科创板IPO融资3615亿元,占比超过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四成。

易会满表示,如今科创板的“硬科技”成色开始显现。2020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的中位数为9%;研发人员占公司人员总数的比重平均为28.6%;公司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04项。如今科创板已经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2020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59%。

注册制下,科创板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如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目前已有19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也成功登陆科创板。再如,科创板大幅放宽了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已有116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约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41%,有效调动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也深深感受到了科创板注册制带来的“福利”。上海硅产业集团是一家生产硅片的企业,公司致力于实现300毫米大硅片的量产,以突破国外企业的垄断。然而科技企业,尤其是集成电路领域企业所需研发费用高,回报周期相对较久。因此企业一直不受资金“待见”,研发一度受阻。

科创板注册制使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2020年科创板挂牌后,我们上市募集的第一笔资金使得大硅片的研发加速突破,迅速规模化量产。随着企业上市,我们进入良性循环,人心也得以凝聚。集成电路行业内人才是关键,但行业人才的流动率一直相对较高。自上市以来,我们的核心人才队伍非常稳定。”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跃辉说。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日益上升,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科创企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科创板激活了科技创新的活力,将科技创新与金融有效融合。”俞跃辉说。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创板的投资者结构、市场化定价等方面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趋势。“从投资者结构看,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正在逐步提升。2021年一季度,机构投资者在科创板市场交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5%,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持有科创板公司的流通市值占比近40%。”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说。

注册制下,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上升。“注册制是成熟股票市场普遍采用的一套发行制度。注册制改革展现了中国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坚定决心,有效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振投资者信心。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近3万亿元人民币,约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8%,比两年前翻了不止一倍。”瑞信集团首席执行官高曦泰说。

成绩亮眼的同时,易会满在陆家嘴论坛上也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各项制度安排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注册制要取得成功,背后需要资本市场一系列配套基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有1.8亿个人投资者,这是其特点。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投资者保护的有效性,以及一二级市场有序稳定等都需要综合考虑、审慎判断。”“监管机构强调压实中介责任是非常正确的,国内证券行业分散,一些券商存在从业团队不稳定、风险偏好高、投行内部控制偏弱等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刘绍统表示,未来科创板将进一步坚守“硬科技”的定位、健全审核机制、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14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科创板两年成绩单亮眼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