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迟雨
4月15日晚间,央行公告称,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这是一次预料之内的降准。
不仅是在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释放了“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信号。更重要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了0.7个百分点。
所谓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经济学家认为,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堪称预判市场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业内一般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视为“荣枯线”,即当指数高于50%时,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呈活跃的态势,而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3月份中国PMI略低于荣枯线,反映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然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和国内出现散发疫情,市场主体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
在这种形势下,用降准的手段增加货币供给,其利好十分明显。
首先,对银行来说,是降低了资金的成本,因为这部分被锁定的钱收益率非常低;其次,降准改善了流动性,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这意味着银行可以提供更多中长期贷款,为实体经济“输血”。
而定向这一块针对省域内的城商行,由于本地小微企业原本就是城商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受益于定向降准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从力度上而言,这又是一次意外的降准。与2018年以来央行历次降准幅度比较,本次降准0.25个百分点,在幅度上显得相对克制。
控究原因,无非三点。一是在央行看来,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二是在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的情况下,降准幅度过大可能会对物价走势带来不小影响;三是要给后续货币政策发力留有一定空间,在此次降准之后,不排除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
回应市场期待,本次降准的时机把握得很好。因为在市场不太乐观的时候,货币政策的适时发力,叠加其他监管政策的微调,可以扭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从而进一步提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意愿。
当然,降准本身不是目的。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落实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改善中小微企业的处境,推动经济稳增长,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让资金“血液”输到最需要的地方,“精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