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宁鹏
监管的持续关注,再次让“基金盲盒”深陷舆论漩涡。
5月13日,证监会发布《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该文件明确提出,“风格漂移”问题突出可触发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
事实上,2021年三季度,监管部门曾重点关注部分风格发生偏离的基金产品,要求重点说明持仓是否符合基金合同要求。
“基金盲盒”还涉及了部分风头正劲的基金经理,其中华安文体健康面临的“困局”较为典型。
谁在买入?
契约精神被视为资管行业的底线。然而,公募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始终处于灰色地带。与严格履约相比,不少投资者更相信“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所谓风格漂移,是指基金投资组合特征或投资风格,与基金自身预设的投资目标或投资策略不一致。
华安文体健康是一只典型的行业基金。该基金契约规定,股票占基金资产比例为0-95%;投资于文体健康主题相关的证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不过,重仓文体健康似乎只发生在另外一个平行宇宙,近两年该基金以重仓新能源而闻名。
2020年1月8日,刘畅畅接手华安文体健康,成为该基金第5任基金经理。因较为出挑的业绩,刘畅畅成为一位网红基金经理,更获得“画线派基金经理”的美誉。
在华安基金内部,刘畅畅显然是目前最受信任的基金经理。截至2021年年末,员工持有份额最高的是刘畅畅的华安安华灵活配置混合,持有1346万份;同样由刘畅畅管理的华安文体健康排名第二,持有442.3万份。
自刘畅畅接手之后,华安文体健康的户数增长已超百倍,2020年底还仅是4544户,到2021年底已飙增至57.34万户。值得一提的是,刘畅畅不仅得到热捧散户,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亦在暴增:2020年二季末机构持有638万份,2021年末已增长至4.24亿份,而在2021年中机构持有的份额一度高达5.35亿份。
为何“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机构资金,也会选择风格漂移的基金?答案很简单:业绩。
该基金近两年业绩,在同类基金中排名较为靠前,更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但是,假如该基金按基金契约进行配置,又会有什么结果?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17日,中证文体指数近三年收益率为-12.67%,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
“要业绩还是遵守契约,这是一个问题。”某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刘畅畅接手华安文体健康时,基金前一季度末的总规模仅为9232万元,不到两年的时间,该基金的规模一度高达87亿元,规模增长超90倍。毫无疑问,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业绩为王’。”
在某基金论坛,投资者的发帖似乎更能代表大部分投资者的心声。
谁的锅?
既然基金的成功与“文体健康”关联不大,风格漂移成为了基金经理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有人认为,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基金风格漂移负责。
不过,刘畅畅一直以来的研究关注方向本就与文体健康关联度不高。2010年,她应届毕业后即加入华安基金,担任了10年的研究员,除了研究时间最长的钢铁、机械行业,中间还穿插了轻工、券商、电力设备、光伏等。之后,刘畅畅担任制造组的研究组长。
换言之,从成长路径和行业承继来看,刘畅畅持仓风格并没有“漂移”。华安文体健康2022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在下跌中持续加仓,期末仓位维持在较高水平。板块方面,在新能源等调整较大的成长板块有所增配。
刘畅畅在一季报仍对新能源前景表达了乐观情绪。她认为,在未来的展望中,新能源发展带来的从能源产生到使用的巨大变革,使得这一产业链将继续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线。在这一领域会始终保持比较高的配置水平。同时,制造业中仍然诞生出了不少新的成长性机会,不停的有公司在打开另一个细分市场或者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事实上,从2021年年报的持仓来看,华安文体健康一度增加对于文体健康类股票的配置,然而一季度又重新放弃。
总体来说,自刘畅畅接手以来,华安文体健康的持仓极其分散,最近几个季度,组合里的股票数量始终保持在三位数,其2021年中报的持股数量一度高达162只。
上述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华安文体健康的基金契约与基金经理的风格有“错配”之嫌。不过,刘畅畅接手时只是一只规模很小的基金,被推到风口浪尖,一定程度也是“人红是非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畅畅接手之前,曾经有过4任基金经理,彼时的重仓股同样与“文体健康”有很大出入。换言之,当文体健康板块不再“性感”,风格漂移早已成为该基金常态。
不过,“风格漂移”也并非无药可救。在华安文体健康之前,有部分基金通过修改基金合同解决风格漂移问题,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易方达中小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