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获得的这份演讲纪要中,虽然陈光明此次并未阐述最新的资本市场投资机会,但他从三个方面总结的行业研究如何创造价值也颇有看点,值得深读。
行业研究出发点是要看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
陈光明首先谈了行业研究的意义,他说,行业研究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关于行业研究的运用,都是要看企业如何才能做强、做大,需要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用第一性原理,洞悉本质。
“站在股东回报的角度,投资人需要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这也是做价值投资最核心的能力。”陈光明说,在公司内部,他们推崇的价值观是善良为先、智慧为道、奋斗为本,进化不息。
陈光明透露,希望培养对真理的渴望,对智慧的尊重,追求真理的文化,独立深度思考的能力,让有洞见的思想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碰撞,选出最接近真理的思想,就像一座智慧工坊。
关于行业分析、企业分析的基本逻辑框架,陈光明说是DCF估值模型。
具体而言,商业模式,即企业提供何种产品与服务,客户或市场是谁,凭借何种资源与能力形成供给。
空间,即市场的显性、隐性、想象空间有多大,当前所处的位置和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管理,即文化与价值观、战略、组织、人才等管理要素,决定了DCF模型中参数的实现概率,如果是在高质量增长阶段,企业进入多产品、多市场是常态,管理复杂度攀升、重要性越来越高。
竞争,商业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本质是创造差异化,寻找结构性、差异化的竞争要素,格局、壁垒、产业链等是行业的客观事实,优势、护城河、定价权等则是公司可创造的差异化。
“行业研究需要理解行业商业模式、发展阶段、竞争格局。”陈光明说。
关于投资的本质,陈光明认为,要么提高概率,要么提升收益率。“比如,索罗斯在乎收益率的量级,巴菲特在乎的是确定性,收益率稍微低一点没有关系,因为资金是带杠杆的,希望有比较确定的回报率。”
四大经典投资案例
关于行业研究在投资中的运用,陈光明讲了几个早年的案例。
第一个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方面的案例。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液态奶销量大幅下滑,投资者对于国内奶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担忧。一家乳业龙头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市值只有50亿。
“在此阶段,我们重仓买入,这背后除了公司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陈光明透露,当时他们的基本判断是,动物蛋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需求被压制了,相信这个行业长期存在的价值。
此外,陈光明对公司管理层也有信心,他认为,在事件中该公司管理层是相对保守谨慎的,正是基于对行业发展的理解和信心,他才能在行业低谷时敢于重仓。
陈光明还提到另一家地产龙头企业。
“2013年这家企业市值才六七百亿,当时曾在内部讲,100亿就可以做它的大股东,这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陈光明说,当时大家都认为互联网改变一切,但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房地产的需求是永远存在的,因为不管互联网有多发达,人们还是希望住在比较好的房子里,住在好的小区里,以及和好的邻居在一起。互联网时代还需要房地产吗?房地产到底有没有价值,这些都是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
第二个例子是行业模式演变方面的案例。
“你会发现,一些行业企业有时做着做着,会出现新的变化。”以一家交运行业公司为例,陈光明说,2014年前,这家企业基本是作为交运行业来看待的,其估值水平基本在10-15倍P/E;但此后,随着市场对其免税为主的商业租赁收入认识的提高,其估值中枢逐步提升至25-30倍P/E。
第三个是行业周期研究的案例。
“这是一个火电行业的大周期反转案例。”陈光明说,2004年后,随着国内煤价的持续上涨,同时电价调整滞后,火电行业盈利持续下滑,同时投资也逐年下降,这家公司H股P/B估值一度跌至0.3-0.4倍。
陈光明指出,2011年后,电力供求紧张背景下发改委电价调整开始到位,此外随着煤炭行业投资持续增加,煤价开始持续下行,火电行业盈利在2012年开始出现快速反转,H股的P/B估值也一度回升至2.0倍附近的高点,“所以有时候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陈光明表示,一些大家看不上的传统行业企业,不能直接说没有价值,当然也未必一定有价值,这是留给做研究的人的课题。
第四个例子是行业竞争格局研究方面的案例。
陈光明以一家光伏龙头企业为例,这家企业一直是单晶硅片领域的领先者,成本长期领先于同行。早年是单晶、多晶的路线之争,2014年左右,公司在进行路线选择时其实承担一些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加上单晶优势,把它变成了现实,这也是从路线选择到成本领先的典型案例。
行业研究面临三大挑战
虽然在行业研究上,陈光明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逻辑链条,但他也坦言,目前在行业研究上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现在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属于新的行业,信息技术软件进入汽车,以后特斯拉可能变成软件公司,甚至变成saas公司年年收费,所以它的估值与原来传统的汽车行业不同。”陈光明说,“互联网+”或“+互联网”,使得各个领域都在不断融合,尤其是数字化,基本上每一个行业都在结合。
其次,跨行业研究需求日益增加。
“近期热议的社区团购看起来既是消费,又是零售,又是互联网,还有供应商等,研究涉及互联网、物流、线下零售及消费品等多个行业,这样就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将研究做深入。”陈光明说。
第三,研究范围全球化。
陈光明指出,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日益提高,很多企业都是全球性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里的企业,比如最近特别火的跨境电商。“我们的制造业都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随着投资主体在往全球化方向发展,如果研究没有全球化视野和格局,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基于研究面临的挑战,陈光明坦言,对研究团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深度讲,我们需要专家型研究人员。”
陈光明说,他对研究员的期望是成为行业的专家,希望研究人员能在行业沉淀10年、15年乃至更长时间,向终身研究员方向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行业的本质、行业的变化有深入的洞察,提出独到的见解,发掘长期投资机会。
“从跨界讲,未来要更加强调团队合作,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战。从国际化讲,研究要有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陈光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