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A股市场的快速上涨,各路资金逐渐活跃起来。今日上证更是在万众瞩目下一举突破3150点难关,北向资金浩浩荡荡扫货近140亿。
与之前热衷于赛道股、成长股不同,机构投资者的偏好发生转移,转向稳增长主题。
稳增长作为贯穿2022年投资的大主线,无论是今年年初基建的全面爆发,亦或是地产政策边际宽松带来的股价回升,都不过是稳增长的支线。
那么后续来看,稳增长将会向何处发力呢?基建、地产,亦或消费?
1 疫情拐点或已到来
复盘今年上半年,3月以来疫情多点开花,不少一线城市纷纷沦陷,经济增长也有了下滑的趋势。
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导致了消费断崖式萎缩,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4月社零同比下降11.1%,受冲击最大的餐饮和零售分别下降了22.7%和9.7%,已经是非常接近2020年一季度疫情最严重之时。
消费萎靡的背后,是彼此相关的三个因素在起作用:一是疫情冲击持续发酵,二是经济主体预期悲观,三是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城镇调查失业率今年以来逐月攀升,明显差于2020年上半年疫情刚爆发时的情况。
好消息是,上海市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持续推进,6月1日即将进入恢复常态进程的第三阶段。与此同时,北京日前宣布多个区稳定实现社会面清零。以上都进一步说明国内这轮疫情已经处于尾声。
2 稳增长的核心应当转向稳消费
随着海外疫情防控相继放开和供应链修复,海外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回落。
目前稳增长、稳投资的“主力军”无疑是基建,这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但基建投资的持续扩张受制于债务风险管控和投资回报率高的优质投资项目稀缺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可持续性不强。
在“房住不炒”主基调和部分房企流动性风险持续暴露的环境下,房地产投资尚难摆脱负增长困境。即便上半年地产表现两眼,不过是政策博弈的后果,详细分析可见此文(LPR最大幅度调降,为何房地产却领跌全市?),如若地产基本面能发生根本性的好转,方可迎来第二春。
如此看来,在当下阶段,或许稳增长的核心应当转向稳消费。
居民消费的大头一是汽车,二是与住房相关的诸多品类,三是日常消费。
对于稳定汽车消费,必然是复工复产和适当刺激双管齐下。
上海车厂的复工复产早在疫情结束前已然开启,汽车板块的走强初现苗头。政策方面,自一季度以来,为刺激消费、提振经济,“汽车下乡”相关政策密集出台。5月份随着汽车行业优惠政策的先后落地,二级市场反应迅速,以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为首的汽车板块节节攀升。
住房方面,房地产市场稳定,消费和经济才有增长的动力。今年以来,LPR利率一降再降,房贷利率下限也在下调。与此同时,注入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收缩性政策不断在放松。上述种种,都是在避免房地产硬着陆造成经济硬着陆。
那么,家电作为与住房方面相关的消费,会是稳消费发力的方向吗?
2007年到2012年,国内实施了一轮大规模的家电消费刺激,财政资金对家电销售额的杠杆率约为8.9倍,成效显著。目前北京、广东、郑州等地已开始刺激家电消费,后续可能扩大到更多省市。
但由于近期地产的低迷,家电又与其相关性较高,其增长预期在某种程度上要打个折扣,即使有反弹,力度相信也有限。
最后便是日常消费方面,近期消费不断获得政策加持,各地陆续在发放消费券,而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上海也于5月24日宣布,6月1日后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将全面恢复线下营业。
食品饮料、餐饮、旅游、酒店等吃喝玩乐的大类,被疫情摁在地上摩擦得太久了,跌幅之深令人咂舌。一旦本轮疫情结束,再叠加618大促,或许消费吹响反攻的号角便不远了。
3 有危就有机
从ETF的维度上看,消费的领域包括太多太多。各个板块的有包括食品、饮料、白酒、家电、旅游等ETF,也有包含整个消费领域的消费ETF,甚至于还有投资标的为香港消费股的港股通消费ETF(513960)。
今年以来,疫情反复、经济下行、消费低迷,说是至暗时刻也不为过。然而,股市是交易预期的,有危就有机,至暗时刻,往往是布局的好机会。
市场有句名言,“不要在顶峰时慕名而来,不要在低谷时转身离去”。
消费已然萎靡许久,反攻的号角方才吹响。稳定消费没有捷径,也不会一蹴而就,此刻,说不定正是布局的好机会。
本文源自ETF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