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迷你仓”吗?这是一个新兴的仓储行业,它又叫做“自存仓”,是面向个人和企业的小型仓库。
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和房租成本的水涨船高,在许多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个人和企业的储物需求正在不断释放,“迷你仓”也由此而生,逐渐兴起。
1
疫情催生新需求
“迷你仓”解小微企业燃眉之急
周六上午,在望京某写字楼的地下“迷你仓”里,记者碰到了前来检查钢琴的杨女士。
消费者 杨悦宁:平时我们把钢琴放在门店里,因为疫情影响,为节省成本,就把门店面积缩小,有一部分钢琴转入仓储。
杨女士经营一家钢琴店,她告诉记者,疫情期间这种储存方式为她解决了燃眉之急。因为钢琴是精密仪器,存放条件苛刻。而位于市区内、交通方便,有恒温恒湿、24小时监控的这家“迷你仓”,让她安心了不少。
杨女士表示:“目前签了一年的合同,如果把这些钢琴还原到门店存放的话,成本要比现在高出一倍多。”
不只是小微商户有需求,一个上午的时间,在这家“迷你仓”里,记者看到了不少前来存取物品的消费者。
消费者 许世雄:最近要出半年的差,一直在考虑个人用品存储的问题。今天我第一次来,存储的空间对我来说挺合适,一个月租金300元左右。
记者走访了几家“迷你仓”企业发现,为了满足个人和企业的储物需求,“迷你仓”的仓位大小一般从0.5立方米到20立方米以上,价格基本在每立方每天3到4元。
为了方便消费者随时存取,一些企业还对门店进行了智能化升级,人脸识别开门、手机远程解锁等,便利的服务让“迷你仓”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2
盘活空间降成本
“迷你仓”想要做好不容易
“迷你仓”行业的出现,为个人和企业储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于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做这个行业有哪些难点?这个行业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宋安东是一家“迷你仓”企业的创始人,在做“迷你仓”之前,从事传统的物流行业。他告诉记者,相比大型公共仓储而言,“迷你仓”更多服务个人和小微企业,经营上要有独特的点。
北京安东易迷你仓有限公司创始人 宋安东:中国的消费习惯是离得越近越安全,第一是在黄金地段选择仓;第二要产权清晰;第三是出货要方便;最后是价格。
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的“迷你仓”企业大多租用商业写字楼或者居民楼的地下空间,通过将原本废弃或者闲置的空间进行改造,来压缩成本。但“迷你仓”企业的负责人也坦言,这一过程并不容易。
北京安东易迷你仓有限公司创始人 宋安东:闲置时可以一分钱没有,你跟他谈的时候,他就坐地加价。价格一高,我们就租不了,我们跑10家、20家,能选中一个地方就算是成功的了。
虽然创业过程并不容易,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也让从业者们看到了希望。
宋安东告诉记者,相比于传统大型仓储往往自建仓库而言,“迷你仓”企业大多采用租地模式,属于轻资产运营,对于单个门店来说,前期投入在百万级别,只要稳定经营,一般三年就可收回单店的成本。
北京安东易迷你仓有限公司创始人 宋安东:一年半到两年的时候,达到80%入仓率,之后一年半开始盈利,弥补之前的投入,单店回报周期在三年。
虽然单店投资回报周期并不算长,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个“迷你仓”行业正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只有精耕细作,稳扎稳打,才能逐步创造规模效益。
3
市场前景看好
“迷你仓”需要行业规范
在国外,“迷你仓”是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在中国,“迷你仓”已经发展了十年左右。国内“迷你仓”行业今后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迷你仓”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2010年左右,我国开始出现“迷你仓”,目前主要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等城市逐步发展。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常务副会长 沈绍基:全国近400家自助仓储企业,总的可出租的仓容在40万立方左右,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保持了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
虽然业内人士看好未来的市场前景,但他们也表示,相比于国外而言,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迷你仓”的认知程度并不高,并且以偶发性需求为主。无论是创业者还是资本,进入这个领域都要耐心。
此外,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我国的“迷你仓”行业在仓库选址、施工改造、安防保险等方面还缺乏标准和规范。“迷你仓”企业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亟需加强相关法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