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年的到来,一些抽奖活动的确让辛劳了一年的人们体验了一把“小幸运”。然而,套路满满的“抽奖”也不少见,尤其是网络抽奖借着年关甚嚣尘上。半年免费骑行卡、百元名师课、千元代金券、600万元保险额度……在网络平台上,各种抽奖小程序和抽奖页面随处可见,“幸运女神”时常降临,大额优惠券更是“百发百中”。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好运爆棚的背后,实际上暗藏商家的营销套路甚至陷阱。只要冲动点了“接受”就会发现:免费骑行卡是押金换来的,报名免费名师课却被电话推销骚扰,用千元代金券低价买进的竟是残次商品,点进巨额保单却被强制投了保……
冯晨清 制图
套路一
想“薅羊毛”反被“薅”
“抽中了半年免费骑行卡,却是用299元押金换来的!”小京描述了他骑共享单车后遇到的抽奖事件。“早上在使用芒果电单车的过程中,该App弹出一个抽奖页面,‘免费’以及‘0元’的字幕非常显眼,我就直接点击了‘立即0元升级’。”随后,小京发现,这张所谓的半年免费骑行卡实际上是用299元的押金买来的,根本不是免费。
再回到中奖页面中仔细查看,小京看到了“半年通勤卡由押金全额抵扣”的字样,而且这字样明显比“免费”和“0元”这样的字体要小和淡得多,他这才大呼上了当。小京立即找平台客服维权,可是客服界面却一直显示排队中,无法退款。
“我退不了押金就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好多人都被这个抽奖骗了。”小京说。
此类以为自己中了奖,其实被商家反“薅羊毛”的例子并不少见。一些隐藏在知名电商平台里的抽奖页面更让消费者难辨真假。先女士在逛京东商城的时候,突然蹦出了抽奖页面,抱着侥幸心理,先女士点击抽奖按钮,获得秒杀100元话费资格。“这么大的便宜,没细想就按照要求支付了12.89元。”先女士说,可是账单详情中显示,刚刚花费的12.89元购买的是趣多省爵士卡而并非百元话费。这让先女士百思不得其解:“我从未使用过趣多省,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平台是做什么的,在支付前也没有任何提示,怎么就买了它的会员卡了?”
随后,先女士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进行了申诉。申诉当天,趣多省的相关工作人员以电话形式回复了先女士,承诺退款。“因为只有12块钱,能像我这样投诉退款的可能没几个,大多数人都会自认倒霉。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受骗,希望商家不再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推广,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此类抽奖行为严加监管。”先女士说。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中搜索“抽奖”字样,就有近8000条搜索结果。涉及各式各样的网络抽奖投诉:有的在爱奇艺看电影,点击了广告里的抽奖页面,抽到免费5G流量,实则被扣了30元;有的在QQ音乐中抽奖抽到3年绿钻,却直接被替换成游戏金币……
套路二
“天上馅饼”成陷阱
“这是我这周抽到的第6张2300元扫地机器人代金券了。”徐女士无奈地说,由于徐女士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制作网络问卷和试填问卷是她经常做的工作。徐女士告诉记者,这些问卷后往往会有一个九宫格抽奖转盘。奖品有10元或20元微信红包、话费和一些价值百元、千元甚至万元的体验课、代金券等。然而,经常参与问卷后抽奖的徐女士却发现,自己经常抽到一些看似金额巨大的奖项,却常常与“现金红包”“话费礼包”等实惠的小奖品擦肩而过。
徐女士回忆,当她第一次抽中2300元扫地机器人代金券时,内心十分激动,以为中了大奖。“那段时间刚好想买个扫地机器人,看了网上比较火的几个品牌都要两三千块,用掉这个代金券只需再花380元就能买到。”根据系统提示点击按钮后,页面跳转到了商品详情页,页面中还标注了“京东”二字,看到商品来自大平台,徐女士毫不犹豫地付了款。当她收到货后,发觉不对劲,商品不仅有使用痕迹,并且用了一个星期就罢工了,她怀疑自己花了380元买了个残次品。徐女士找到微信钱包里的付款记录,上面显示的交易平台名称却并非“京东”而是“好物智享”,而此时,徐女士也无法找到当时的抽奖和支付页面,退货无门。
以为天上掉了“馅饼”,殊不知竟然是某些商家布下的“陷阱”。同样是在填完网络问卷后的抽奖环节中,王先生中了价值200元的“名师课”,“反正又不花钱,刚好让儿子去听听。”王先生心想。在填写完基本信息后,电话立刻找上了门,电话那头的网课老师这回却只字不提试听课的事,反而推销起了各种课程。王先生架不住推销人员的花言巧语,一下子就给孩子报名了价值一万元的网课。然而当王先生的儿子真正上了课才发现,所谓“名师”只是一些在校兼职大学生,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这些抽奖只是商家的营销手段,通过中奖来获取个人信息,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销。”王先生说。
揭底
不是幸运是猫腻
为什么总能重复中大奖?曾经调侃自己中奖“绝缘体”的你我他,为什么突然变成“幸运儿”?记者发现,网络抽奖中的中奖概率完全可以人工设定,只要商家想让你抽中巨额“优惠券”,你绝对抽不到“谢谢惠顾”。实际上,这个陷阱早在程序设定之时就布好了。
记者发现,制作一个抽奖程序的成本其实很低。只要在网页中搜索“抽奖程序”,就有免费的网站提供固定抽奖模板,可以自己设置奖品、中奖概率、奖品数量、抽奖次数等。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将奖池里的某件奖品的概率设置为0,那么抽奖者就无法抽到,而若将其概率调整为100%,那么就可以达到“百抽百中”的效果。所以,不难理解,为何实惠的话费、小额微信红包永远无法抽到,而商家诱导消费的优惠券却能“如约而至”。
为什么这样的网络抽奖套路屡见不鲜?事实上,抽奖已经成为了商家进行销售推广的常用方式,当你看到一条广告可能不会点击进去,但是抽到一张巨额优惠券,就能吸引更多流量进入平台。甚至有些商家直接选择在大平台上投放广告,而广告内容实际上就是抽奖页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能在各种社交、视频和支付平台上看到很多抽奖的原因。
提醒
消费者权益受损可起诉
由于一些网络抽奖套路深,不易被发现。目前,立案查处的抽奖案件很少。消费者即便吃了亏,不少人因为受骗数额不大,维权麻烦,便自认倒霉,不再追究商家的责任,也让网络抽奖乱象滋生。
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耿军律师说:“网络时代,网络抽奖五花八门,但大多都是玩套路,搞欺骗,通过优惠券推销假冒伪劣商品,以求赢得暴利,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网络抽奖之所以套路深,根源在于占便宜思想。花样不断翻新、套路大同小异的诈骗手段总是屡屡得手,消费者要摒弃“只见蝇头利息诱惑,不计巨额本金风险”的惯性思维。
耿军提醒消费者,当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网络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如抽奖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鹿杨
流程编辑:u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