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互联网和金融产业的成熟,年轻人的逐渐在“消费主义”和“轻奢”之类的新型消费概念“轰炸下”走出了中国传统的以存款为主的理财思路,转向了贷款消费和分期消费的“深坑”。但这段时间以来,90后虽然成了短期贷款主力军,又为何还会主动关闭“花呗”?其实原因很简单,“消费主义”最终还是败给了未来和生活。
据环球网报道,在某机构公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指出,“花呗”的开通人口数已经超过了4500万,而中国的“90后”群体总计不过1.7亿人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有近四分之一的年轻人都开通着“花呗”,或者是“借呗”“白条”等其他一系列的短期贷款业务。但在疫情过后,不少人才开始发现,即便在现代这样发达的社会,长期贷款虽然能够减轻一时的“心理和财务负担”,但其长期影响是相当严重的。于是在这些开通短贷的人中,就有相当一部分萌生了主动关闭“花呗”的念头。
疫情的到来,最先冲击的必然是一些刚刚起步的小型企业以及其员工,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几乎都是年轻人,而且其往往在消费观念上更倾向于“分期”和“短贷”,“月光族”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用“花钱激励自己挣钱”的想法往往催着动不少人不断分期和“借贷”。疫情一来,公司倒闭,失业还款接踵而至,短贷借贷者这时候才意识到,“哦,没钱还债了”,就更不用说上学期间没有收入,全靠“生活费”度日的年轻人了。于是这疫情影响的半年来,各种各样的二手或者在线交易市场就被炒的“热火朝天”,线下的一些短工也突然间多了不少忙碌的年轻身影。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年轻夫妻也因为短贷而大大加重了生活成本,甚至影响到了其双方父母的生活。因此,很多人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通过创业等开源手段增加收入,同时减小开支,在还清欠款后关闭“花呗”,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变成常态。从社会层面说,这场疫情其实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目前越来越“浮夸”的“消费主义”泛滥趋势,将人们的消费观念由“消费推动消费”重新转为以储蓄为主的稳妥方式,而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社会甚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是相当有益处的。
当然,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发展,分期付款和“花呗”这类的短贷依然会存在,其在紧急情况下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在慢慢还清欠款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不少人采用的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用其他平台的借款来还这个平台的借款,导致两边的“雪球”越滚越大,甚至也给一些违法贷款平台比如“非法校园贷”等提供了生存空间,这是相当危险的。同时,一旦还款不及时,还有可能会被纳入征信,导致未来的个人贷款将全面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目前阿里旗下的“借呗”平台已经纳入征信,“花呗”的接入也在同步进行中,消费者尤其需要注意。
由此可见,“消费主义害死人”,相对的克制以及存款是有必要的,年轻人在追逐“潮流”的同时千万要学会对现实和自己的未来有清楚的评估。当然,统计也显示,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对于“花呗”的应用还是保持理性的,而且有从手机等电子产品逐渐向健康产品上靠拢的趋势,这可能意味着“消费主义”在这场疫情后正在逐渐失去“市场”,主动关闭“花呗”的人还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