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工具能否推动负重前行的中小银行纾困小微企业?

6月2日 - 新冠肺炎疫情强冲击令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如何推动本就“负重前行”的中小银行纾困中小微企业,成为决策层的重要考量。中国央行新设政策工具直接购买小微贷款,将有利于降低地方性银行的负债成本,激励其扩大小微信用贷款投放。

不过,此举并未消除地方银行发力普惠业务的顾虑及制约因素:资本不足及风险较高,加上经济增速下行中银行资产质量承压显着,预计政策效果将打折扣,只有风控能力较强的“头部”银行才会明显受益。

“购买商业银行发放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相当于给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一年期零成本的资金支持,对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激励效应较大,相当于可以用央行资金赚钱。”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称。

中国央行周一称创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4,000亿元人民币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合同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优惠资金支持。

原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钟正生指出,央行此次创新主要基于两个背景。其一,目前银行信用贷款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比例较低,截至4月末只有15.5%,大部分普惠小微贷款是抵押贷。

“而根据我们草根调研,很多小微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这就影响到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他称,银行投放信用贷款意愿较弱,主要是担心产生不良,央行通过无息逆回购能够平衡不良率造成的利润损失,从而鼓励银行加大信用贷款投放。

其二,目前普惠型小微贷款向大行集中。从草根调研情况来看,大行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能够吸引相对优质的(往往抵押型的)小微贷款。为了调动地方银行形成合力,央行针对性地对地方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给予优惠。

中泰证券报告指出,央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主要面向经营状况较好的地方法人银行,最近一个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为1-5级的地方法人银行可申请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符合条件的中小机构数量在2,250家。

央行称,将通过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按地方法人银行实际发放信用贷款本金的40%提供优惠资金,期限一年;支持计划惠及的普惠小微企业要承诺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预计信用贷款支持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收益和风险机制未变,制约政策效力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未改变银行的风险、资本占用等机制,只是降低了资金成本。由于新增普惠业务的风险或延后暴露,不良资产隐患较大,加上大行“掐尖”效应明显,此次政策效果或打折扣。

“今年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较大,银行内从客户经理到审批人员普遍不敢放、不敢批。”一地方银行人士称。

杨海平表示,央行是次政策效应将受到多个因素制约:一方面,央行购买小微企业贷款并不出表,不能缓解地方性银行的资本压力;另一方面,对部分银行而言,由于没有线上渠道、没有智能风控能力,获客仍然较难。

“特别是大行小微贷款增速高于40%的背景下,掐尖效应明显,中小银行获客有问题,”他称,“当然,风控能力更强的银行收益更多,也符合政策导向。”

同时,资产质量下行风险也是银行的考量因素。一银行业资深人士对路透称,普惠业务风险水平肯定较高,但新增业务风险还未充分暴露,目前看做这类业务风险可控;但风险滞后也会使得银行后期压力较大,毕竟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就是小微企业。

“对小微贷款本息延期展期是阶段性的,但企业死亡对银行造成的损失却是永久性的。”他称。

天风固收孙彬彬团队认为,新工具有助于提升地方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积极性,不过具体宽信用效果仍需继续观察:一是信用风险仍由地方银行承担,地方银行是否有意愿进行普惠小微信用扩张仍需观察;二是地方银行是否有足够的优质普惠小微客户;三是新工具本质上是新型的再贷款,新工具是否会对此前的再贷款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仍存疑。

不过,杨海平表示,虽然不良仍由银行承担,但因为资金成本极大地降低,银行用贷款收益抵补风险的能力增强。

“这是在拼风险控制能力,能掐尖那一批银行,智能化风控能力强,精准营销、精准获客能力强,他们受益大;其他银行,制约因素多,受益可能的确有限,”他称,“但从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角度看,肯定有相当比例的小微企业能够受益,对于稳就业、保经济是有作用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37 字。

转载请注明: 央行新工具能否推动负重前行的中小银行纾困小微企业?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