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最后的还是零售银行

2021年01月20日 11:00:00

风水轮流转,银行股终于硬气了一回。

1月15日,银行股集体暴涨,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涨幅居前,均大涨6%以上,招商银行盘中甚至一度接近涨停……

市场情绪高涨背后,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超预期的业绩快报。

根据快报,四季度招行、兴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2.7%、34.7%,此前披露快报的上海银行净利润也增长了46.9%。

这三家银行,凭借四季度暴涨实现全年利润正增长,一扫三季度负增长的阴霾,堪称180度大转弯。这也预示着,监管引导银行让利的不利因素已彻底消退。

而今年,国内经济在低基数上,继续保持高增速是大概率事件,银行让利结束,企业借贷开始繁荣,整个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周期。

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银行股,像极了曾经的白酒股。

过去5年,白酒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轮周期更迭,都是行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当下茅五高端白酒领衔整个行业,一旦周期结束,行业的淘汰体系也将由高端白酒主导。因此,白酒行业的周期更迭,都是以更强势的分化形式到来的。银行也不例外。

从过去看,每一次中国经济的转型,背后都是一次大规模信贷扩张。现在要内循环,要做大消费,再一次信贷扩张不可避免。

这也并非所有银行都有机会。相较而言,招行等零售银行的优势会在这轮周期里,被进一步放大。

而对绝大部分银行来说,这次业绩回暖,只不过是又一次的周期轮回,最终从哪来,又回到哪去。

/ 01 /业绩180度大逆转,银行翻身把歌唱

被称为"三傻"之一的银行,利润年年增长、股价却年年下跌。

关于银行股,投资者的分歧不可谓不大。“银粉”们认为银行是价值投资的核心标的,而更多的投资者认为,低估值的银行是“鬼故事”,利润年年增长但坏账率却持续提高,利润不过是银行没有核销坏账“做”出来的。

但是,随着几家银行披露2020年业绩快报,市场预期彻底逆转,银行股也硬气了一回。

最先披露业绩快报的是上海银行(SH:601229),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89%,四季度同比增长46.9%。

全年利润增长转正的信号很重要,毕竟36家上市银行2020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是-9.4%和-7.7%。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清楚,上海银行大增的利润从何而来。

影响银行利润的两组核心数据分别是,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越低银行新生成坏账越少、核销的坏账越多;拨备覆盖率越高,意味银行把更多现在赚的钱,储存起来等以后再释放。

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22%、321.4%,三季度末分别为1.22%和328.1%。虽然这两组数字都保持了稳定,但由于没有披露具体数据,拨备和不良稳定的原因还有待商榷。

如果说上海银行的业绩,让投资者对银行股多了几分期待,那么招商银行(SH:600036)和兴业银行(SH:601166)最新披露的业绩快报,则彻底打消了大家心中的疑虑。

2020年,招行、兴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82%、1.15%,四季度净利润分别大涨32.7%、34.7%,并且,不良贷款率均环比下降,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

四季度,招行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0.1%,拨备覆盖率环比提升10.8%;兴业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0.22%、拨备覆盖率环比提升7.1%。招行、兴业不仅实现了利润增长,资产质量也在好转,如此一来,投资者担心藏坏账的“鬼故事”便不成立了。

这基本预示着,监管默许银行盈利转正,说明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加速复苏,银行的让利任务基本告一段落。

此外,这三家银行四季度营收增长明显提速。招行全年收入增长7.7%,高于前三季度的6.6%;兴业全年收入增长12%,高于前三季度的11.4%;上海全年收入增长1.9%,高于前三季度的-0.9%。这也反映出四季度经济环境更繁荣,对资金借贷的需求更旺盛。

规模扩张、资产优化、利润反转,银行正翻身把歌唱。

/ 02 /加速出清不良后,乘上经济复苏的东风

为什么银行四季度的业绩会这么好?可持续吗?这可能是不少投资者心中的疑问。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读懂君先带大家看看2020年前三季度银行都做了什么。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大家普遍预期企业经营环境恶化、银行坏账爆发,年中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让利实体经济,又进一步增加了大家对银行资产质量和业绩表现的担忧。

但从已披露的业绩快报来看,银行不仅利润转正,整体资产质量表现也不错。比如,前三季度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7%,更重要的是,作为不良贷款的蓄水池(以后有较大可能会成为坏账的资产)关注贷款,从2019年末的占比1.78%,下降至2020年三季度的1.69%。

同期,招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由1.88%降至1.79%。这意味着,前三季度银行在加速出清不良资产,没有了坏账这个包袱,重新出发脚步自然轻盈许多。

可以说,出清不良资产,为银行再出发打下了基础,但这并不是业绩增长的推助器。

2020年一季度GDP下降6.8%、二三季度分别增长3.2%、4.9%,四季度机构一致预期增速超过6%。后疫情时代,投资、消费多点发力,GDP逐季增长,经济复苏形势明显好于此前预期,这才是银行四季度业绩亮眼的关键所在。

而前三季度银行业主要是在夯实资产质量,四季度随着银行让利结束,经济加速复苏,银行业的业绩集中爆发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这种增长是否能够持续?我们来看看上一次经济危机时,银行的业绩表现就明白了。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GDP增速从2007年的14.32%,断崖式下跌至2009年的9.4%。

GDP增速断崖式下滑,导致企业坏账爆发、银行让利实体,银行业的利润大幅下滑。以当时上市的25家商业银行为例,净利润增速从2007年的74.6%,下降至2009年18.1%。

而随着2010年GDP重新恢复增长至10.64%,银行让利结束、企业借贷开始繁荣,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也提高至33.5%。

笑到最后的还是零售银行

不难看出,由于银行的经营加了十几倍的杠杆,所以经济波动对银行的业绩影响呈几何倍数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普遍对2020年银行持悲观预期。

回到当下,今年国内经济在低基数上,继续保持高增速是大概率事件,蓄势待发的银行业也将进入新一轮周期,经营业绩无疑会迎来久违的高光时刻。

/ 03 /新一轮周期,银行也会复制白酒的故事?

过去5年,白酒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轮周期更迭,都是行业格局的重新洗牌。

在这一轮白酒上行周期中,高低端白酒的表现出现了明显分化。2016-2018年,一、二、三线白酒企业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4%、24%、12%。

高端白酒明显跑赢低端白酒。这种分化的影响,在白酒价格不断上涨的驱动下,自然看不出什么。试想一下,如果搭台的茅台倒了,其余的“戏子”该拿什么表演呢?

更重要的是,当本轮行业周期结束,在茅台等头部酒企终端价下调的时候,其他白酒厂商却要忍受其带来的价格和销量双重挤压,那时候的日子才是酸爽。

话说回来,行业的分化又何尝不是这轮银行周期的主题?

从过去看,每一次中国经济的转型,背后都是一次大规模信贷扩张。现在要内循环,要做大消费,再一次信贷扩张不可避免,问题是谁来搞,怎么搞?

目前看,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路径主要有两条:银行和互联网公司。

这几年,互联网公司一个一个都在放贷,要么放给自己的用户,要么放给自己平台的商家,一个个都打包做ABS让银行接盘,银行再打包成理财产品让你接盘。这是它们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

当然,这块业务银行也想做,但做法略有不同。打个比方,李佳琦要借钱用于双十一周转,互联网公司有数据,能根据你的订单数量来放贷,一秒钟到账。银行没有数据,需要看李佳琦的资产,甚至还需要他把上海刚买的房子押上,才可以给他贷2000万。

前者重“效率”,所以30亿资本金能放出来3000亿贷款。而后者重安全。随着监管蚂蚁的事情出来后,信贷扩张的路径已经逐渐清晰。

这也是为什么征求意见稿出台当天,银行股全面大涨。说白了,不是游戏停止了,而是游戏要换人了。

但这也并非所有银行都有机会。银行和银行间的差距,也不见得比银行与互联网公司间的差距小。

从这个角度上说,招行等零售银行的优势会在这轮周期里,被进一步放大。并且,以这轮周期为起点,投资者对其消费属性的认知不断加强,零售银行的估值逻辑可能发生更迭。

而对绝大部分银行来说,这次业绩回暖,只不过是又一次的周期轮回,最终从哪来,又回到哪去。

文丨读懂财经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50 字。

转载请注明: 笑到最后的还是零售银行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