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檀☞ 财经女侠 | 毒舌善心
A股,又打破了一个历史记录。
2015年5月8日至7月8日,沪深两市曾连续43个交易日的成交额突破万亿。
而截至2021年9月24日,A股连续46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看起来还能继续创造历史。
潮流涌动,股民们期盼多年的大盘重回4000点,期盼证券成为最重要的投资品,这一幕可能已经不远了。
回顾A股这段时间来的表现,破纪录的最大功臣当属周期行业。
钢铁煤炭、有色化工,个个都是风生水起,整个A股甚至一度掀起了“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热潮。
要说原因,离不开疯狂的大宗商品。
在全球经济周期的推波助澜下,大宗商品一路飙涨。大宗的疯涨带动了原材料上游企业产品的涨价,最后传导到了股市上,推动周期行业的股价也跟着上涨。
事实上,这只是表明原因。
中国周期行业最核心的硬逻辑,其实来源于碳中和。
“能耗双控” 这些省为什么要拉闸限电?
很多朋友可能会不解,煤炭钢铁这类传统周期行业的污染普遍偏高,岂不是和碳中和的大方向背道而驰?怎么会受益于碳中和呢?
这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碳中和不可能瞬间实现,能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逐渐成长的同时,还是需要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能源来维持能源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钢铁有色等周期行业,只有达到一定环保标准的产能才能留下来,一大批落后产能将被快速淘汰。
周期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往往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随着落后产能的出清,议价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业绩突飞猛进。
但这加剧了能源和产能矛盾。
8月17日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形势严峻。
煤炭是今年涨幅最大的周期品种,从8月中旬开始,动力煤期货价仅1个月时间涨幅高达50%,沿海八省电厂煤炭库存快速下降,可用天数降至仅余10天,库存水平非常危险。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今年我国的用电需求增长超过10%,大大超出了此前预计的6%到7%的需求增长量。
我国的火电发电量占比超过了70%,仍为我国最核心发电类型。用电量需求的增加,直接导致煤电价格持续走高。
随后,多地出台严厉限电与停产政策,可谓是史上最严。
例如,江西、江苏等地调整用电价格机制,内蒙古、青海等地推行限电政策,陕西、新疆等地提出工业品产量上限,浙江等地安排集中检修等。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焦煤、粗钢以及水泥产量同比明显回落,铝产量同样出现环比收缩。
化工、电解铝和水泥等高能耗行业首当其冲,价格应声上涨。
“能耗双控”,是近期资本市场的一大热词。理解能耗双控,就能理解近期的一系列举措。
顾名思义,能耗双控指的是对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强度同时进行控制,具体的措施可体现为限电、限产。
9月16日,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能耗双控”的全面推进,进一步限制了各类周期行业产品的产能,然而由于需求端没有被限制,相关产品的价格再度上涨似乎无可避免。
总得来说,核心逻辑就是碳中和开启全面限产,周期行业的优质产能将赢者通吃。
限电之下有危有机 普通制造业必须升级 新一代“化工茅”蓄势待发
中国制造业必须产业升级,否则就是赔本赚吆喝。
此次拉闸限电,对于一些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了解,9月22日,西大门、迎丰股份、ST澄星、晨化股份、天原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披露关于因限电限产而对公司造成的具体影响。
绍兴市一家印染厂老板说“前一天下午我们染厂还有布在染,应临时要求晚上停产后,只能把缸里的布拉出来。以往限产会提前通知,我们也有时间做准备,而这次太突然了,让人措不及防。”
另有一家印染厂老板说,这个时候生产的针织面料用于秋装,尤其是9月下半旬是订单相对较多的时候,客户会大量进货,而突然停产到月底,将损失百万元订单。
一些企业受到冲击,而另一些企业则受益于能耗双控和产业升级。
危与机并存。
新能源、电网、基础资源头部企业再次受到热捧。
整个周期行业中,钢铁、煤炭、有色等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而石油及石油化工行业相对被忽视。
石油化工作为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国家对于新项目的审批非常严格,现有的优质产能显得愈发稀缺。
而放眼整个产业链,有那么一家公司,拥有两种全球规模最大的产能,并且还在悄然扩产,力争成为另一个“化工茅”。
这就是和万华化学同样来自山东的齐翔腾达。
齐翔腾达成立于2002年,于2010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碳四全产业链龙头,其相关产品产业链是中国碳四产业链中最为全面的企业。
碳四,是石油化工产品的一种,这类产品的化学分子式中都包含四个碳原子。
齐翔腾达之所以能成为碳四行业的龙头以及投资者所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
1、拥有全球最大的甲乙酮生产能力,年产甲乙酮达18万吨;
2、年产顺酐20万吨,全球顺酐龙头企业;
3、拥有我国最完善的碳四深加工产业链,其产品形成了完整的配套关系。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5亿元,同比增长79.1%;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08.9%,直接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
在转型期,有些企业是能够掌握机会、逆势成长的,这要归功于超前的布局,消除原材料波动的能力。不抱怨,一心干。
齐翔属于布局比较早的。
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因为:
1、公司投资建设的20万吨/年丁腈胶乳项目(口罩、医用手套和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物为主要应用领域,下同)和20万吨/年MMA项目(用于有机玻璃制造,建筑装饰材料,下同)已经全部建成投产,提高了公司产品产销量和利润。
2、报告期内,甲乙酮、顺酐、丁腈胶乳等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公司抓住产品涨价的有利时机,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实现利润最大化。
3、公司优化采购方案的同时,发挥碳四产业链布局齐全的优势,积极消除原材料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1年上半年,公司甲乙酮和顺酐毛利分别为3亿元和8.22亿元,两者占到总毛利的45.6%。其他化工类业务毛利为11.03亿元,同比增长1010.91%,占总毛利的比例为44.84%,同比增长35.32个百分点。
这个其他化工类业务大概率就是公司已经全部投产的丁腈胶乳项目和MMA项目了。
2021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3.95%,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主要系丁腈胶乳项目、MMA项目建成投产和主要产品价格上涨所致。
净利率方面,上半年齐翔腾达也是创出近六年来新高,达到8.63%,同比增长3.53个百分点,体现出了公司较强的费用管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ROE经过下滑之后保持稳定改善。
2015年,公司ROE只有4%,之后ROE中枢水平持续提升,近几年ROE水平稳定保持在10%左右,2021年上半年年化ROE提升至28.43%,创10年来的历史新高。
能源和产业双转型之下 哪些企业值得期待?
在能耗双控的挑战下,引领转型的头部企业,才是真正的顶梁柱。
以齐翔腾达为例,公司所处行业为石油化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会受到下游需求的周期波动影响以及产能供给周期性增加的冲击,其阶段性盈利水平也会受到上游原材料(和原油价格高度相关)的影响。
在行业需求较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带来高成本产能的扩产和新产能的扩张,从而影响未来的供需态势。加上产品运输半径较大,不同区域甚至国外的企业都会对行业供需产生影响。
从过去数据看,生产同类产品的公司受周期波动影响,毛利率波动较大,但这家公司毛利率水平始终保持相对的稳定,且保持稳定的改善向上。
为什么公司在同行业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地理位置带来的产品成本优势。
一般来说,设厂有三种原则:
(1)距离资源地近。公司在全国有限的化工园区中基地布局在山东淄博和青岛,紧邻原材料供应公司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和青岛炼化,有利于从周边的石化及炼化企业采购相应的碳四材料。
(2)距离市场近。公司主要产品甲乙酮等的消费区域主要在华东、华南地区,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公司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靠近下游客户,运输成本低。
(3)距离交通枢纽近。生产基地临近港口,原材料管道运输,直接送到港口码头装运,运输成本较低。子公司建设了产品输送管线,产品可以通过铺设的从生产装置到黄岛油港码头的专用管道直接装船,通过海运将产品运输至客户,增大了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运输成本优势。
2、规模经济优势。
目前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单套甲乙酮装置,设计产能18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已建成20万吨/年产能的顺酐装置,其业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占国内出口份额的50%以上。
2021年6月,公司公告将新建8万吨甲乙酮产线,投产后甲乙酮产能增长超过40%。2021年3月,公告计划新建20万吨顺酐新产能,建成投产后产能增长100%,公司基础业务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公司作为甲乙酮、顺酐的全球龙头企业,在全世界的甲乙酮和顺酐市场具有较强的话语权。相较于其他规模较小的甲乙酮、顺酐厂商而言,公司具有较强的规模效益、议价能力。
另外,公司新建的20万吨/年丁腈胶乳装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丁腈胶乳装置,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技术,使得公司成为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生产商。
20万吨/年MMA装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更加巩固了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
3、产业链延伸较长,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较强。
公司产业链是以碳四原料为主要原材料加工方向,碳四下游产品包括甲乙酮、丁二烯、异壬醇、甲基叔丁基醚、叔丁醇、顺酐、异辛烷等产品,几乎涵盖了碳四深加工领域下游主流加工方向。
产业链延伸较长,产品精细化率较普通碳四深加工企业明显提升,并且终端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存在差异,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较强。
另一方面,近几年顺酐下游应用不断开发,需求总量也在逐步增长。随着国内“限塑令”的逐步实施,生产PBS,PBAT等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厂商日渐增多,这将极大地带动上游原料顺酐需求的增长。
从拟在建项目产业来看,公司正在由碳四产业逐渐向碳三产业拓展,预计未来会在轻烃深加工领域出现较大力度和宽度。
从产能上看,公司现有甲乙酮、顺酐、丁腈胶乳、MMA产能合计78万吨。当拟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齐翔腾达所有产品的产能合计预计将达到206万吨,将达到原有产能260%。
考虑到行业的景气度,顺酐、甲乙酮等产品量价齐升,叠加未来一年内新产能的陆续投产,或许有望再造一个齐翔腾达。
全面推进碳中和、碳达峰,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落实产能的淘汰已经不可逆,新的产能发展是大势所趋。
我们期待各种各样的茅,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压舱石将越来越多。
钢铁茅,毫无疑问是宝武集团,医药茅,让人联想到恒瑞等公司,“化工茅”时,大家往往会先想到万华化学。
而在细分领域,又有一家公司在挑战化工茅的位置,这样的变化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值得期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