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票据市场异军突起,票据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在进一步增强。票据正渐渐成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票据融资在缓解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管理办法》将“标准化票据”定义为“存托机构归集商业汇票组建基础资产池,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而创设的受益证券”。市场普遍认为,这首先明确了标准化票据不属于“信贷资产”,也意味着前期处于“试点”阶段的标准化票据基本被明确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这也代表着今后资管产品可以投资于标准化票据,票据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扩展。
此前,资管新规对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列出了五项条件:一是等分化,可交易;二是信息披露充分;三是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四是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五是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去年10月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细化了资管新规关于标债资产的上述五项要求及相关认定标准。此次金融委办公室提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也表示近期将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落实资管新规要求,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范围和认定条件。
标准化票据产品特点
《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正式稿体现了监管机构“务实”态度。例如正式稿取消了标准化“票据资金保管机构和再投资”,否则标准化票据发行涉及较为复杂的账户及资金流转。同时,正式稿还明确允许存托机构自行组织标准化票据认购(与债券、ABS“承做+承销”做法一致),坚持基础资产的归集可由存托机构自行或委托票据经纪机构归集,调整信息披露时限和明确披露要求(将发生影响基础资产价值的重大事件的披露时间由“1日”修改为“3个工作日”),调整存托机构、承兑人、贴现行、保证人等信用主体和原始持票人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为“两年”等。标准化票据正式稿张弛有度,导向明确,其实质为票据交易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和标准化,为票据“债券化”明确了新的路径。依托正式稿,非银机构和非法人产品(包括公募基金等)投资标准化票据也将没有障碍。
标准化票据具有多个核心优势,包括能够非标转标,较票据资产比较,标准化票据的投资者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同时能够规避资管新规限制、无银行及子公司理财管理限制、无信托理财管理限制等。
标准化票据基本满足“标债”的五个要求,对于资管机构而言,投资标准化票据可以避免资管新规等一系列监管文件对于非标集中度、限额、期限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诚兑表示,标准化票据的推出,从金融机构端来看,在转贴现以外增加了一个融资渠道,在2019年银行风险事件爆发之后率先推出的三笔标准化票据试点目的正是为了缓解部分机构的流动性压力。从中小微企业来看,则是在贴现之外增加了一个融资渠道。银行风险事件爆发以来一年多,央行已经逐步建立了以“四道防线”为代表的流动性应急管理机制。标准化票据推出的主旨还是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这也与目前政策的主导方向高度契合。
标准化票据能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相比于直接投资票据,非银机构对于标准化票据的取得和转让都更加便利,大大提高了流动性。《管理办法》出台后,将增加金融机构的配置品种,金融机构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
准化票据的推出,打通了服务中小微企业、供应链企业的渠道,使得中小微企业在贴现之外增加了新的融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商票也已纳入了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这体现了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支持。商票纳入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将实现中小企业与货币市场的直连和对接。票据产生于供应链,并且广泛运用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之中。中小微企业运用商票先把供应链中的应收应付票据化,再利用标准化票据将票据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