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完医疗热点又拿免税牌照,斩获8连板后格力地产再收问询函

  虽然顶着“地产”之名,但格力地产在房地产行业的声音却越来越小,相反在其他领域屡受市场关注。记者注意到,从3月17日到6月3日不到3个月时间内,格力地产接连3次遭到上交所问询,问询内容从生产口罩到收购科华生物,这次则是关于计划重组珠海免税集团。

  在此之前,格力地产公告称,拟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免税集团100%股份,同时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募集不超过8亿元配套资金。

  消息一出,低迷了数年的格力地产股价应声大涨,从5月25日复牌第一天起至6月3日连拉八个涨停板,今日涨幅一度接近8%,最终报收11.47元,涨幅0.97%。按5月8日停牌前的5.3元收计算,格力地产复牌以来,股价涨幅达到116.4%。

  定增投资人终“解套”

  根据格力地产5月22日复牌前夕提交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控股股东珠海投资孙公司玖思投资以部分要约收购方式,向除珠海投资以外的其他公司股东收购8.89%公司股份,要约价格是6.5元/股。

  短短几天之后,格力地产的股价显然已远超要约收购价格。为此,格力地产不得不紧急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网站发布的数据,2020年6月3日公司静态市盈率为44.49,滚动市盈率为66.38,公司所处房地产业静态市盈率为8.06,滚动市盈率为8.38,公司市盈率指标高于行业水平。因此,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公司股票二级市场交易风险。

  同时,在股价的一路飘红之下,亦有被套多年、参与定增的机构开始悄然离场。5月25日至6月3日期间,广州金控、广州市玄元投资分别减持2061.09万股,合计减持股份占格力地产股份总数的2%。2016年8月,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投资以约6.5元/股(考虑分红因素后)的价格与广州金控、广州市玄元投资等6名定增方签署《附条件远期购买协议书》暨兜底协议。该协议显示,在格力地产定增股份锁定期满后一年内,如格力地产股票二级市场收盘价未达到一定条件,则可能触发向定增对象购买其定增股份,购买价格为6.78×(1 6.5%×2)元/股,即7.66元/股(考虑分红因素后约7.3元/股)。

  彼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呼之欲出,多只大湾区概念股受关注,格力地产因传统的地产资源和运营优势,尤其是较早发力于口岸经济、海洋经济产业、现代服务业及现代金融业而被看好,定增募资正是为了满足格力地产加快转型的需求。

  但事与愿违,定增完成之后,格力地产的股价持续低迷,参与定增的6家机构也未能减持离场,广州金控等定增对象与珠海投资还曾因此对簿公堂。

  不过,近期股价暴涨给了被套已久的投资者“出逃”的机会,且对于是否仍存在减持计划,包括其他4名尚未减持的机构在内,6家定增股东均不予回应。格力地产在风险提示函中也提醒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上述定增股东减持的风险。

  格力地产亦指出,本次交易需经有权监管机构核准后方可正式实施,能否取得上述批准、核准、备案或许可存在不确定性,取得相关批准、核准、备案或许可的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本次交易的风险。

  联姻“金牌照”

  对于收购免税集团一案所引发的股价暴增,上交所高度重视,再度下发问询函,询问格力地产关于标的资产、交易目的以及交易方案等方面的问题。

  资料显示,免税集团成立于1987年9月20日,注册资本为5亿元,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口岸免税品特许经营服务为龙头,集百货零售、商业物业经营、国内外贸易、仓储物流、跨境电商及酒店经营管理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式企业,是全国仅有的5家拥有可竞标运营免税业务牌照的企业之一。

  业内普遍认为,格力地产股票之所以突然受到追捧,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这个“金牌照”。此外,珠海投资旗下还拥有颇具含金量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的运营权。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此前正是由格力地产负责建设,在2018年珠海口岸完成建设后,格力地产也参与到了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的运营管理工作中。因此,两家重组之后的能量被投资者极度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地产与免税集团的重组事项在业内看来非但并不突兀,而且早有端倪。因为,两家企业并不仅仅是同属于珠海国资委控制这么简单。

  早在1月14日,珠海市国资委就已经决定,将免税集团托管给格力地产控股公司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投资”)。同时,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四也开始兼任免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所谓“托管”,其实是国企深化改革实践的产物,即企业资产所有者将企业的整体或部分资产的经营权、处置权,以契约形式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委托给其他法人或个人进行管理,从而形成所有者、受托方、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利益和制约关系。

  可以说,两家公司此时开始,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亲兄弟”了。

  去地产化脚步加快

  相对于如火如荼的医疗和免税业务等“副业”,格力地产房地产主业却发展十分平平。

  尤其是近两年,其“去地产化”脚步愈加迅速,即便营收比例上仍以房地产为主,但格力地产一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集房地产业、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于一体的集团战略化企业。

  从年报数据上看,2018年,格力地产除房地产之外的其他各项业务营收占比还仅有5%。到了2019年,其海洋经济产业即实现营业收入16.56亿元,占其总体营业收入的39.5%。

  相反,房地产主业方面,自2015年脱离格力集团后,格力地产始终未能进入房地产发展的快车道。即便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热的时刻,格力地产营收也仅出现微增甚至负增长,2016年-2018年营收分别为31.22亿元、31.3亿元、30.78亿元。

  2019年,格力地产的业绩出现近年来少有的较大涨幅,实现营收41.93亿元、同比增长36.19%。不过,这一逆转主要由激增的代建业务所带动,而其房地产业务板块营收仅有23.47亿元,同比下滑1.77%。

  前景虽然美好,但格力地产的此次重大资产重组虚实几分,是否以资产重组之名行拉升股价之实,也是投资者心有警惕的核心原因之一。为此,上交所在问询函中,也着重要求企业,结合房地产主业情况,说明本次重组完成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以及补充说明本次交易完成后的整合计划及具体措施,并充分提示整合风险。

  此外,对于格力地产之前几乎从未涉足过的免税品销售业务,上交所也要求公司结合行业政策趋势、行业集中度趋势、标的公司对经营资质的依赖程度、市场占有率、线上线下销售占比、采购成本等,说明免税集团的市场竞争力情况,并请财务顾问发表意见。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73 字。

转载请注明: 蹭完医疗热点又拿免税牌照,斩获8连板后格力地产再收问询函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