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90万亿元市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至2021年底

利好90万亿元市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至2021年底

央行7月31日下午宣布,延长《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过渡期至2021年底。

这也意味着,资管新规的过渡期比此前延长了一年整,将有效地缓解疫情对资管业务的冲击,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这对于规模近百万亿元的大资管市场来说,不可谓不重要。

同时,存量资产处置有了更多的方式和渠道,包括:鼓励采取新产品承接、市场化转让、合同变更、回表等多种方式有序处置存量资产;允许类信贷资产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回表。

在业内专家看来,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将减轻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例如,在股票市场方面,过渡期延长本身就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因资管资金撤离导致的股市资金流出有望显著减少,减少对市场冲击。

过渡期虽然延长,但是不涉及资管新规相关监管标准的变动和调整,不意味着资管业务改革方向出现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监管对于资管行业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端本清源。从“过渡期适当延长+个案处理”的政策安排来推断,过渡期延长应只此一次,未来很难出现再次延长的情况。

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存量资产处置渠道丰富

为稳妥推进资管业务整改规范工作,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了“过渡期适当延长+个案处理”的政策安排。主要包括:

一是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至2021年底,在锁定2019年底存量资产的基础上,由金融机构自主调整整改计划。

二是对于2021年底前仍难以完全整改到位的个别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说明原因并经金融管理部门同意后,进行个案处理,列明处置明细方案,逐月监测实施,并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

三是健全存量资产处置的配套支持措施。

□鼓励采取新产品承接、市场化转让、合同变更、回表等多种方式有序处置存量资产。

□允许类信贷资产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回表,并适当提高监管容忍度。

□已违约的类信贷资产回表后,可通过核销、批量转让等方式进行处置。

□鼓励通过市场化转让等多种方式处置股权类资产。

□稳妥处置银行理财投资的存量股票资产,避免以单纯卖出的方式进行整改。

□优化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环境,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资本实力。

□推进金融市场发展,提升新产品接续能力,引导资管行业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其中,优化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环境,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资本实力,无疑将为存量资产回表提供更大的政策空间。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鼓励“跳起来摘桃子”

2021年底虽然为过渡期的“底线”,但是从政策的制定初衷看,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

从激励看,鼓励金融机构“跳起来摘桃子”。对于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或整改虽延至2021年底,但进度快于计划,能提前完成整改任务的金融机构,在监管评级、宏观审慎评估、资本补充工具发行和开展创新业务等方面给予适当激励。

从约束看,对于未按计划如期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的金融机构,除在监管评级、宏观审慎评估、开展创新业务等方面采取惩罚措施外,视情采取监管谈话、监管通报、下发监管函、暂停开展业务、提高存款保险费率等措施。

而且,对于个别机构弄虚作假或选择性落实相关要求等行为,监管部门将采取监管处罚措施。

机构自主调整整改计划

杜绝“等靠要”

因为各家机构对存量业务整改的情况、进度不一,故监管也没有采取“一刀切”的举措,而是采取“一行(司)一策”的举措。

具体而言,锁定金融机构2019年底的不合格产品和存量资产,要求金融机构自主调整整改计划,编制整改资产台账,实行清单制管理,过渡期内按季监测实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采取“一行(司)一策”自主调整整改计划,既可以压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避免金融机构在过渡期延长后继续“等靠要”,还便于整改计划符合实际,达到可实施、可监测、可验证的目的。

为何延长期是1年?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适当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是从疫情常态化防控出发,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是推动资管存量业务整改平稳进行。新冠肺炎疫情从资金端和资产端,对资管业务产生了双向冲击,尤其是在资产端,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一些投资项目原有还款安排面临调整。适当延长过渡期,能够缓解疫情对资管业务的冲击,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

二是为金融机构培育规范的资管产品提供宽松环境。过渡期适当延长,能够为资管机构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投研和创新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长期资金培育,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支持资管产品加大对各类合规资产的配置力度。

对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市场已经有所预期,此前市场也有过不同的声音,建议延长2年。最终的政策之所以选择过渡期延长1年,上述负责人指出:

一是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延长过渡期1年,更多期限较长的存量资产可自然到期,有助于避免存量资产集中处置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

二是过渡期也不宜延长过多。过渡期安排的初衷是确保资管业务顺利转型,实现老产品向新产品的平稳过渡。将过渡期延长1年,可以鼓励金融机构“跳起来摘桃子”,在对冲疫情影响的同时,推动金融机构早整改、早转型。

三是最大化政策效用。过渡期延长1年,能够较好统筹存量业务整改和创新业务发展的关系,通过资管业务的转型升级,带动存量资产的规范整改。

有助于避免存量资产集中处置

冲击实体经济

过渡期延长将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业内专家表示,过渡期适当延长,将有效对冲疫情对实体经济、金融市场等多方面的冲击,有利于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风险。

一是更多资产将自然到期,缓解融资方的集中还款压力,在疫情冲击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环境下,延续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也降低了非标回表对银行带来的资本压力。

二是目前我国资管业务仍处于转型升级时期,过渡期适当延长有利于市场培育长期资金来源,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投资规模,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三是过渡期适当延长,也有利于实体经济充分利用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实际成果,积极转换融资模式,扩大融资来源,转换增长动力,为资管业务平稳过渡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资管业务结构已经优化

风险逐渐收敛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介绍,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资管产品实现了平稳有序转型,总规模稳中有降,整体风险持续收敛,实体经济融资没有受到存量业务整改的影响。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资金脱实向虚、自我循环的现象得到遏制,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持续压缩;另一方面是净值性产品占比稳步上升,资管资金通过增加金融债、企业债投资的方式,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此前在发布会上介绍,“一行两会一局”共同建立的资管产品的统计制度包括八大类,有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信托公司的资管产品、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管产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专户、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管产品、保险的资管产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资管产品和公募基金。

截至今年5月末,这些资管产品直接汇总的资产总量是90.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万亿元,同比增长3.5%。

总体来看资管产品的风险是进一步的收敛:

一是同业交叉持有的占比持续下降。5月末资管产品的同业资金来源占其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49.8%,比年初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二是杠杆率(总资产跟募集资金的比例)回落。资管产品的负债杠杆率平均为107.7%,比年初回落了0.9个百分点。

三是净值型产品占比持续上升。5月末净值型产品募集资金占全部资管产品募集资金的余额是60.3%,比年初高了4.9个百分点。

四是非标准化债权规模在持续减少。5月末资管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的债权类资产规模同比下降7.6%,比年初多下降1.2个百分点。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49 字。

转载请注明: 利好90万亿元市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至2021年底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