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复盘"猛牛"!大蓝筹缘何7·1突然爆发?三大推手浮出水面!外资闪现罕见一幕,中国资产溢价来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大牛市!
6月23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到2.977%时,市场只是呵呵一笑,埋头买医药、科技和白酒;6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的最新预测中,中国成为2020年唯一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时,市场也只是呵呵一笑,埋头继续干医药、科技和白酒。仿佛,这三个板块已经没有天花板。
然而,当基金做完半年净值时,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有“三大推手”,分别是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下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PMI数据和特别国债发行。这三大推手直接推动了一波市场始料不及的大蓝筹行情。与此同时,外资出现罕见一幕。那么,这究竟是否意味着中国溢价,风格又是否能够持续呢?
三大推手或推动了7.1行情
其实,沪指连破两大整数关口,也仅仅只花了三天时间。行情真正起来是7月1日,那天地产股突然爆涨,接下来两个交易日则由券商股为首的金融股接过领涨大旗。三天大涨下来,很多投资者其实还没有反应过来,为什么突然大蓝筹就涨了,风格突然就变了呢?这可能与三件事及其带来的格局变化有关。
这三件事分别是:
第一是央行决定于2020年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此外,央行还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央行下调再贴现利率,是近10年来对再贴现利率的首次调整。上一次调整还要追溯到2010年12月,央行将再贴现利率由之前的1.8%调整至2.25%,此后十年再未作任何变化。年内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年内已累计下调50bp。
第二是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主要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并与服务中小微企业、保就业和完善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等相结合。在此之前,是不允许地方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金的,这次算是政策上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第三是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6月30日发布。制造业PMI为50.9%,比5月份高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5月份高0.8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与此同时,1万亿特别国债从6月中旬开始发行,7月底前发行完毕。
为什么说这三件事推动了大蓝筹行情?
在此之前,市场一直有一个预期,那就是疫情逐渐平息之后,货币会有一个逐步收紧的过程。而资金利率也的确有一个抬升的过程,这一点无论是在10年期国债利率还是在SHIBOR中都可以看到。按理,处在这样一种货币环境之下,成长股的机会应该会逐渐弱化,但由于半年净值需求,直到6月30日,成长股还迎来了一次高光时刻。直到7月1日,政策释放出做大信用的信号,市场格局才发生变化。
这些信号包括运用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下调再贷款利率和贴现率。与此同时,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6月30日发布,制造业PMI为50.9%,比5月份高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5月份高0.8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而特别国债的发行强化了经济持续向好的预期。
再贴现利率的下行,直接推升了地产股。券商股的逻辑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升发,因为2014年的券商股行情正是在一次降息中发动的,只是这次降息的规模和方式不一样罢了。而经济向好预期的强化,以及中小银行资本金的补充,对于风险压力较大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而言,如释重负。再加上金融地产估值水平较低,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次宽信用叠加经济复苏背景下,政策推动与估值修复完美结合的大蓝筹行情。
外资罕见一幕,中国溢价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天大涨背后,外资起了很大的作用。研究北上资金净买入的金额就会发现,7月1日北上通道关闭,A股开始上涨,这一天基本是内资主导;7月2日,通道打开,外资开始爆买,并开始引领蓝筹行情。
据统计,近两个交易日,外资净买A股超过300亿元,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今年5月份全月的净买入额。而且即使在2014年-2015年的大牛市以及2019年初的爆发式上涨的过程当中,也极少出现过连续两天爆买超100亿的现象,以往北上资金的超级买盘也只会在A股纳入国际指数时出现。那么究竟为何外资会突然如此之”猛“?
首先可能与中美利差有关。 据英为财经数据,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929%,虽然相对于去年11月将近3.3%的水平有一定幅度下降,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跌幅远超中国同期限国债。从最新的数据来看,该期限国债收益率水平仅为0.669%,中美两国利差已经拉大到2260点水平。而去年11月初,两国利差最小时仅1350点左右。
其次,从本币升贬来看,近期美元持续杀跌,而人民币则处于相对坚挺的状态。美元杀跌首先意味着今年三月份的全球流动性危机已经根本扭转,其次可能意味着美元流向新兴市场。其结果是全球大类资产价格的变化,特别是强周期类品种。
第三则是疫情。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当中,中国和美国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即使仍有个别地方出现小幅扰动,但中国疫情基本已经控制住。然而美国的疫情仍在蔓延,并且出现了单日确诊连续三天超过5万的情况。白宫健康顾问安东尼·富奇博士(Anthony Fauci)近日警告说,新病例每天可能超过10万例。
当地时间6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在2020年出现4.9%的萎缩,比此前预期下调了1.9个百分点。在最新更新的预测中,中国是在2020年唯一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可能是中国溢价的重要体现。
为了抗击新冠疫情,这半年全球货币发行泛滥,但多数国家疫情并未完全控制住,特别是美国。货币从发行过多的国家流向经济稳定、前景相对明朗的国家,这也符合资本逐利的本性。
风格能否持续?
以目前的资金格局,基本上是朝着有利于大蓝筹的方向在发展。资金利率上行,但信用格局并不紧张,经济预期则持续向好,而且外资也偏好蓝筹股。那么,风格能否持续?分析人士认为,情绪上来了,就不会那么快结束。
首先从政策格局来看,前两次特别国债发行之后市场的走势皆有利于蓝筹股,1998年8月18日,财政部向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了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二级市场上,就在“特别国债”发行当天,上证指数结束了为期54天、幅度为26.70%的暴跌行情,当日见到了长期大底1043.02点,并于随后3个月反弹至1300.15点,涨幅为24.65%。2007年发行特别国债的时候,开始市场受到了冲击,但随后大蓝筹爆发,上证指数68个交易日一路飙升71.85%至6124.04点。
今年1万亿特别国债从6月中旬开始发行,7月底前发行完毕。发行方式全部采取市场化发行,这意味着市场的资金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但从其用途来看,除了3000亿元用于抗疫支出外,另外的7000亿元额度可以用于基建项目。这对于稳增长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这种紧货币、稳经济的格局也有利于蓝筹股继续演绎。
其次,类比2003年的行情来看,17年前的“五朵金花”仍值得一提。 2003年非典期间,A股亦在一年之内经历了“上涨,暴跌,再爆发”的行情。当年沪指在见到1307点底部之后,11月19日、20日、24日,以及12月1日、22日,指数接连出现放量中阳线,其逼空的气势跟当前有些许相似之处,当时也是突然涨到让一些投资者看不懂。从上涨的结构来看,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金融“五朵金花”行情至今仍让一些老股民记忆犹新。那一波行情背后也是政策改革的驱动,行情持续了五个月时间。
第三,从结构来看,最近三个交易日,券商股涨势凶猛,光大证券三连板,6月19日至今股价涨幅接近翻倍。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再传合并绯闻,亦成为券商股上涨的催化剂。周五盘后,券商股又传出了好消息,后续券商可能还会有冲高的过程。 相比券商而言,保险板块的估值优势和行业趋势有过之而无不及,保险股在7预热3日已有发力的迹象,中国人寿尾盘强势涨停。保费收入的增长,国债收益率上行,以及蓝筹股复苏,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都是重大利好。券商保险的行情若持续演绎,后续泛金融板块亦会受到资金关注。分析人士认为,只要成交量水平不出现萎缩迹象,蓝筹股大概率还会冲高。后续若北上资金调头,政策出现调整信号,则需要警惕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