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持续恢复回升的态势。目前看,制约经济进一步恢复的最突出问题还是需求不足,下半年应尽快从全局和长远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既提振投资,又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要着力提高宏观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的实际效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
张立群表示,上半年来看,我国在有效防控疫情以及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效果明显,显示出我国经济能够抗击冲击,并且具有在重大冲击下自我恢复的能力。我国的资源组织能力、综合国力水平,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个方面也鲜明表现出来。
“从上半年已发布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我国经济已确立持续回升的态势。”张立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同比下降6.8%,二季度经济开始持续恢复回升。从4、5月份的主要指标看,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由负转正,供给侧恢复的态势比较明确,恢复的步伐也比较快。从需求侧来看,5月投资数据转正,4月开始消费降幅也在持续收窄。“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比较鲜明。”
在张立群看来,上半年之所以能够快速持续恢复,与我国及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尤其是5月份全国两会明确的各项政策有关。“六稳”“六保”落实见效,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明显,保企业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系列举措,均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推动整体经济全面恢复。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继续向深入推进,“虽然改革举措未必在短期见效,但长远来看,为一个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打下了基础,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对要素市场发育、完善产权制度等都做了系统安排部署,将我国改革推入一个更深的层面,不仅是今年,对中长期改革而言都可以说是重要起点。”
谈及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张立群指出,“目前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还是需求不足”。他表示,从生产和需求来看,需求恢复滞后于生产恢复。6月PMI指数等经济指标显示,需求类指数绝对水平明显低于生产类指数。此外,企业调查显示,54%企业认为订单不足是当前最大困难,这一比例也是各类问题中最高的。“如果需求不足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企业进一步达产就会面临较大困难,会遇到销售困难、资金周转压力,继续增加周转和库存的意愿也不强。”
总体来看,他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进一步恢复和回升的态势是明确的,而回升速率则取决于政策特别是扩大内需政策的实际效果。
张立群表示,从保就业的目标来看,建档立卡家庭有2700多万人外出务工,今年还有874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要实现精准脱贫,要确保基本民生,就要保证实现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达900万人的目标。按照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带动220万人左右的就业,由此测算,全年经济增速不宜低于4%。
需求方面政策效果要达到足够的力度,特别是提振投资方面。在他看来,在地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加码发力的作用下,基建投资增长将会持续提速。
下一步,要在提振基建上进一步下功夫,长短结合抓好补短板。“这既是带动投资带动生产之举,也是为现代化城市体系、产业体系、生态环保体系提供高水平基础支撑和保障,从长远看也是为我们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打好基础。”
具体而言,张立群表示,下半年要围绕全局长远规划蓝图,尽快确定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体系、高水平污水处理体系、高水平垃圾处理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江大河高水平治理工程、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都要加快谋划建设全局性长远性大工程。“这是一篇大文章,要切实谋划好。这样的话,就可以将两会上安排的财政、金融资金充分调动起来,‘好钢用在刀刃上’,进而提振投资,带动重化工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工程机械等多个方面企业的订单显著增加,带动企业开工率提高,进而拉动就业、居民收入全面恢复,实现扩大消费的目标。”
张立群强调,下半年要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发挥好扩大内需战略的综合成效,这决定着我们全年经济社会既定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有强大的生产供给体系,只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和切实提高政策实际效果,把我们的优势充分调动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三大攻坚战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