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食品饮料板块的成长性与确定性,可以说冠绝市场。
2010年至今的十年间,食品饮料以超过500%的区间涨幅在28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位列第一,凭借现金流充沛、轻资产、高ROE等天然优势,板块绝对和相对估值不断上行。
细分之下,以调味发酵、白酒等子板块的投资回报率最高。尤其今年以来,调味发酵品板块的行情可谓火爆,出现持续性飙涨,个股方面,龙头海天味业年内涨超120%,市值突破6000亿;“老二”中炬高新股价涨幅超过110%,触达83.27元/股的高价。
一时间,“酱油”站上风口浪尖,泡沫论又起。今天,和大家聊聊调味品这门生意,探探中炬高新这家公司,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海天味业的潜质。
一、行业量价共振 酱油第一梯队尚有余位
调味品板块这些年备受追捧,其实不无道理。尽管调味品行业在过去十年间都保持了较高的行业增速,但至今仍未步入成熟阶段,无论看大行业,还是看子行业,就是一个词:量价共振。
从行业总量来看,中国调味品人均消费量在15年间实现翻倍增长,自2004年的不足5kg/年上升至2018年10kg/年,年均复合增速约5%;从行业平均零售价格来看,近五年调味品的零售价格复合增长率达3.51%,增速高于同期物价指数的增幅。据欧睿的统计口径,2019年中国调味品行业达1282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8.2%。
子行业来看,酱油、蚝油、鸡精鸡粉等均实现量价齐升。2013-2018年,酱油行业零售规模复合增速约10%,量、价分别贡献约6%、4%;蚝油行业量增复合增速中国约为8%,价增复合增速中国约为4%。2014-2019年,鸡精鸡粉零售规模以16%的高复合增速增长,量、价端的复合增速约为14%、2%。
考虑到中国餐饮扩容、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消费升级趋势不改,中国调味品人均消费量与日韩等相对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倍数空间,中短期内调味品各行业有望延续量价共振。
另外,再聚焦到最大的调味品细分子行业——酱油,该行业或正值竞争格局变迁之际。
据券商估算数据,相较于日本酱油行业52%的CR3,中国酱油行业的CR3仍有约一半的提升空间;位于日本酱油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共有5家,中国酱油第一梯队成员只有海天味业一家。就目前中国酱油行业如此低的市场集中度,及单一的梯队层次来说,空间上不排除再造海天的可能。
同时,据中国产业信息网资料,中国酱油行业历经7大发展阶段,先是从最开始的普通酱油衍生出生抽、老抽等酱油品种,随着消费升级、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又相继开拓出鲜味酱油、高鲜酱油、淡盐酱油、零添加酱油、有机酱油等多种酱油品种。
目前,这些酱油品种共存于中国酱油市场,繁杂的产品条线,对应蕴藏着更多的突破口,一家企业很难在所有酱油品种上建立绝对优势。拿海天味业来说,其销量好的大单品酱油价格基本位于8-10元,那么,超高端的高鲜酱油、零添加酱油等产品就可能是第二梯队的突破口之一。
至少可以说,第二梯队向上突围的通道未完全封死,中国酱油行业第一梯队还尚有余位。
二、“下一个海天” 与海天的距离
至于,中国酱油行业第一梯队何时才能扩容,那得先看看最具向上突围希望的“老二”,到底还差多少距离。消费品牌之间的竞争,始终围绕品牌、渠道、产品等底层逻辑,从这几个维度来大致对标一下。
品牌
海天味业的品牌力毋庸置疑,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榜单中,海天味业连续9年行业第一;在凯度消费者指数2019亚洲品牌足迹报告中,海天味业荣登中国快速消费品品牌第4位,最新消费者触及数达5.2亿人。中炬高新主营美味鲜和厨邦两大品牌,自2007年确定以厨邦品牌为主的销售策略,厨邦于2019年进入消费者触及数增长最快的前五品牌之列,最新消费者触及数达1.31亿人。
数据比较直观的反映出,目前厨邦及美味鲜的品牌影响力,相较于龙头海天味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渠道
截至2019年底,海天味业已经实现地级市全覆盖,拥有完整的经销商体系和5806家一级经销商;中炬高新地级市开发率为70%,仅拥有超过1051家一级经销商。
细化来看,海天味业主打B端的餐饮渠道,其餐饮渠道的收入占比达到60%。餐饮渠道具有高频、高粘性、价格敏感度低等特点,厂商及经销商的主要精力都在这,非常易守难攻,中炬高新在该渠道的铺排力与海天味业相差不少。
但对比主要调味品企业的酱油业务收入分布,除海天味业外,有望一争的似乎也只有中炬高新,中炬高新近年餐饮渠道营收占比逐渐提升,2019年创收8.2亿元,接近加加食品全年酱油整体营收,并远远超出千禾味业在餐饮渠道约0.3亿元营收。
C端零售渠道上,中炬高新的实力会突出一些,与海天味业的出厂口径及市占率能缩小到1倍左右的差距。
产品
产品结构上,中炬高新与海天味业的布局略有不同。海天味业以酱油产品为核心,目前形成酱油、蚝油、酱三大核心产品系列,2019年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59%、18%、12%;中炬高新前三大产品系列分别为酱油、鸡精鸡粉、食用油,在2019年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约为62%、11%、10%。除酱油外,二者的核心产品系列目前未正面竞争。
区别于海天味业的性价比路线,中炬高新确立了以厨邦品牌为主的销售策略。近年来,厨邦产品在全部调味品中的销量占比稳步走高,截至2018年低,厨邦产品占公司全部调味品销量比达到92.90%。
尤其酱油主线方面,海天味业品类相对均衡,中炬高新主打高鲜酱油切入价值赛道,有机会实现错位竞争。中国高端酱油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双位数增长,较整个酱油行业的扩张更快。高鲜酱油能较为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以及营养诉求,且从价位带的角度来看,受众范围较为广泛,而中炬高新为最早推出高鲜酱油的调味品企业,有一定先发优势。
综合看到,中炬高新与海天味业的底层基础上存在不小的倍数距离。多维度的距离差叠加,最终反映到整体经营指标里,2019年的数据来看,中炬高新的营收体量仍不足海天味业的四分之一。规模决定话语权,上下游议价能力最终直接拉开利润空间,中炬高新的净利润不足海天味业的八分之一,ROE指标仅为海天味业的一半。
但不得不说,同维度对比其他主要调味品企业,中炬高新或许就是最接近于海天味业,最有望率先突围第二梯队的那一家。中炬高新有一定品牌影响力,消费者触达同比增长的很快,目前在渠道和产品定位上主动选择错位竞争,稳健成长的预期相对明确。后续,随着中炬高新全国化渠道的构建,高鲜酱油产品的渗透率提高,有进一步打开市场、向上抢占市场份额的可能。
最后,回归资本市场的角度,市场对食品饮料行业通常采用相对估值法,再对比下中炬高新与业内可比公司估值水平。
以滚动市盈率来看,中炬高新、海天味业、千禾味业当前估值分别为81倍、110倍、114倍左右。另外,按照消费股普遍使用的PEG方法估值,上述公司分别对应为3倍、6倍、2倍上下,相对于海天味业的估值,中炬高新或还算是偏低的。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