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业如何转型发展?业内人士这样说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寿险业如何转型发展?业内人士这样说

  新华社记者谭谟晓

  随着金融科技加快赋能保险业,以及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和对风险保障的关注不断提升,寿险业如何转型发展,更好满足老百姓需求?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上,业内人士进行了讨论。

  当前,寿险业正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但部分寿险公司仍然依赖传统商业模式,重规模轻质量,重业务轻服务,科技对发展的支撑力度有待加强。

  “保险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化,他们倾向于通过线上渠道购买保险并享受理赔服务。”平安人寿常务副总经理赵福俊说,这对寿险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寿险公司要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保险科技创新实现产品、渠道和管理的改革升级。

  赵福俊说,推动这3项改革的核心路径是,先做强,再做大;先质量,后规模。寿险公司要以消费者的保险需求为导向,不断回归服务本源,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寿险产品性价比不高。一些寿险公司内控薄弱,还有一些公司靠砸费用的方式获取业务,这种高成本、高消耗发展模式的成本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推高了寿险产品价格。

  “保险的核心技术是精算技术,精算依靠大数据。”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说,寿险业作为和数据打交道的行业,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定价,解决传统寿险产品偏贵的问题,更好让利消费者。

  他表示,要加大保险科技创新,实现产品开发、客户开发、销售服务、核保理赔等流程再造,加快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降低营销成本和公司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商业保险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苏恒轩说,寿险业要抓住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机遇,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优势,实现社会、企业及消费者价值有机统一。

  苏恒轩说,在助力民生保障方面,中国人寿参与了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的试点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大健康战略,促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模式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业内人士表示,寿险业在优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风险保障需求的同时,要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有效防范风险。

  “低利率环境以及疫情带来的寿险业务转型压力对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太保寿险总经理潘艳红说,只有加强资产端与负债端良性互动,才能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潘艳红说,太保寿险建立了资产负债管理决策体系,包括产品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并定期召开交流会,使得负债端的需求及时反馈到资产端,资产端的压力及时传导到负债端,从而能够科学设计和开发保险产品,稳健合理配置资产。

  黄洪表示,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实现保险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定制,防范道德风险,是寿险业的一项重大课题。银保监会将引导行业加快调整转型,深化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强化责任准备金监管力度,守住风险底线。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82 字。

转载请注明: 寿险业如何转型发展?业内人士这样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