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下南洋,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自己的成功要诀。但每当有人问及“新加坡皮革大王、马来西亚屋王郑镜鸿”时,他总说自己不敢接受成功二字。

  祖籍潮安县金石镇,幼时背井离乡,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打拼,从一介鱼虾小贩,到新加坡皮革大王,名震东南亚的郑镜鸿,又怎么能算不上成功呢!

  虽然他从未谈起自己的成功秘诀,但并不代表不存在。现在,让我们重走他的发家之路,或许能给你不一样的体会。

13岁下南洋,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家里太穷只能一个人下海

  去马来西亚投奔舅父寄人篱下

  1915年1月25日,郑镜鸿出生在中国潮州桑浦山脚下的一个村落,家中兄弟姐妹5人排行第二。

  由于家境贫寒,郑镜鸿11岁时就辍学,和妈妈要了1块钱在乡下卖糖果,赚钱养家。但当时战乱频发,经济晦暗,郑镜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赚不到几个钱。

  13岁时,郑镜鸿一家越来越难过,无奈之下,郑镜鸿离开家乡,前往马来西亚投奔舅父。

  巴冬,这是舅父家的养殖场所在的村子,也是郑镜鸿新的起点。

  起早贪黑当“苦力”只能吃半饱

  16岁开始创业卖鱼虾,辗转新加坡谋生

  当时舅母有些看不起这个远来的穷亲戚,把郑镜鸿当苦力使唤。每天他起早贪黑、辛苦工作,却只能换得半饱。

  还好舅母的伯父是个厚道人,对小小的郑镜鸿十分照顾,经常在晚上教他识字、算数、记账、讲解南来北往的事情,极大地拓宽了小郑镜鸿的眼界。

  3年后,16岁的郑镜鸿决心创业,在亲友的资助以及自己的积攒下,开始贩卖鱼虾。

  同样是起早贪黑、辛苦工作,但这一次,可是有了奔头。郑镜鸿每天早起去海边渔民收货,再赶到市场卖掉,卖不出去只能眼巴巴看着烂掉。但靠着送货到家、可以赊账等为人厚道的行为,郑镜鸿吸引了一大波老主顾,后来还开了一家小杂货店。

  但当时的马来西亚,经济太不景气了,郑镜鸿的杂货店,很难赚到钱。郑镜鸿索性关停杂货店,前往新加坡谋求生路。

  进入皮革厂打工偷师学艺

  自主创业火速占领新加坡市场

  在亲戚的介绍下,郑镜鸿进了一家荷兰人开办的皮革厂打工,每个月能拿到15块钱的薪水,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了。

  在皮革厂,郑镜鸿宛如打开了任督二脉,勤劳工作人又聪明,薪水很快涨到25块钱。

  在这里,郑镜鸿留心关注从制造工艺到加工设备维修等涉及到生产环节的方方面面。空闲时就在一旁看着师傅制皮,后来又买了一架缝纫机,学习皮革设计、裁剪、加工、制作的全套技术。

  就这样,郑镜鸿开了一家小小的裤带店,生意日渐红火。2年后, 他的岳父拿出了1000块钱,帮助小店升级成“再升皮厂”,郑镜鸿还聘请了10多个员工。

  正在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日军侵略新加坡,郑镜鸿不得不停止皮革生产。

  直到日本投降,郑镜鸿才开始回复再生皮厂的经营。战后新加坡经济恢复良好,一片空白的市场也让郑镜鸿飞速占有一席之地。很快成为新加坡屈指可数的皮革厂商。

  决心扩展产业到日本

  日本厂商却不讲道义,频频毁约

  1953年,28岁的郑镜鸿决心将皮革业务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和日本。

  市场初步调查告诉郑镜鸿,日本喜欢鳄鱼皮、蛇皮等皮革,郑镜鸿精心准备的货物,帮他飞速打开了日本的市场。

  但就在这个时候,日本皮革厂商开始不讲道义了。销量好就不停催货,销量差就干脆毁约,郑镜鸿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

  眼看着和日本的合作陷入僵局,皮革生意受损。郑镜鸿不得不决定前往日本,在日本皮革市场闯出一条路。

  1958年,郑镜鸿携几名骨干,飘洋过海在日本成立了“星东商会株式会社”。

  亲自前往日本直面危机

  却被日本厂商联合抵制,合作伙伴也背刺

  刚来日本,气候就打了郑镜鸿一个措手不及。12月份的日本,寒冷异常,而采用在新加坡的技术和经验后,发现皮革被冰封,想要继续工作需要化开,但冰霜化开容易颜色走样,这对郑洪波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解决这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没多久,郑镜鸿的皮革生意就被日本同行刁难了。以前合作好的伙伴纷纷翻脸,受到他帮助的同行,也联手抵制他,甚至放出话来:“我们(指日本皮革商)联合起来,6个月内就打跨你,一定要你回新加坡去!”

  先取货再退回,在材料、合同、设备、质量等所有环节上找麻烦,极力排挤郑镜鸿。

  面对日本同行的恶劣竞争,郑镜鸿采取加强自身、以静制动的风格,在产品上加强管理,严查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品种和规格,降低生产成本,取信于消费者,稳扎稳打,在日本逐渐站稳了脚跟。

  瞅准时机一举成为日本最大皮革厂

  受邀担任日本皮革工会会长

  但郑镜鸿想的从来都不是站稳脚跟这么简单,他要成为日本最大、最知名的皮革厂。

  这一好时机终于被他等到了。那一年,日本皮革短缺,无数皮革厂找不到货源。郑镜鸿凭借东南亚物美价廉的供货渠道,大量收购皮革原料,加工在日本售出,一时间成为日本皮革产量最高的巨头。

  日本分公司的实力也大大加强,财源滚滚而来。就连日本人都邀请他出任日本皮革工会的会长,但被郑镜鸿婉拒,只答应担任常务董事。

  知天命之年返回新加坡

  在大马开建圣淘沙大厦成“屋王”

  虽然郑镜鸿在日本取得大成功,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在新加坡。1967年,52岁的郑镜鸿将将“星东商会株式会社”交予其子郑天亮经营,自己带着长女和女婿返回了新加坡。

  几年后,郑镜鸿开始将产业向马来西亚发展。但这一次,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房地产行业。

  他在新山大兴土木,建立了大马花园、大丰花园、马星花园、柔佛再也花园,建成超过2.3万座房屋,包括大马大厦和圣淘沙大厦,被誉为“屋王”。

  郑镜鸿在大马创建了大马发展有限公司,在新山建立的第一个房产就是大马花园。当时他以309令吉的价格买下了170亩地,先后建立了1700多个房屋单位,一年内全部售罄。

  他接着建造了大丰花园,位于其中的圣淘沙大厦,成为当时全新的、集娱乐、购物、餐饮、旅游、教育于一体的购物中心。

  在80年代,一举成为新加坡和大马人喜爱的地方。

  当时入驻的英保良百货公司、海外天餐饮、大都会和夜来香夜总会、广益银行,以及大大小小的桌球中心、商店等,让圣淘沙大厦成了一座不夜城。

  正所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直到现在,圣淘沙大厦仍是新山引人瞩目的所在。

  慷慨解囊捐助家乡

  感恩的心使人生变得大气。郑镜鸿骨底里便是个很感恩的人。13岁离开故乡,起初舅父每月给的四块钱他除了留几角钱自己用外,其余的都如数寄回家中。他知道故乡的父母兄弟姐妹穷,自己只身到南洋的初衷就是要赚钱帮助家庭。办了再升厂有了一点积蓄后,他就懂得要报答一些对自己有恩的人。他初到新加坡时在一家杂货店干过,杂货店的老板对自己很好,该老板在日本侵占新加坡时破产,生活很惨,郑镜鸿知道后就找到他,不时送钱送米,该老板因此好些次流了眼泪。后来该老板因病早逝,郑镜鸿又花钱办了他的后事。出身于贫苦家庭,不一般的经历使他对于人间情感有着更深刻的领悟。

  离开故乡潮州时,乡亲们生活上的困难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郑镜鸿事业有成重返家乡,看到家乡泥土公路崎岖不平,交通十分不便,于是斥资650万元动工兴建郑镜鸿路。路通财通,金石沙溪两镇如同厮守深闺的历史也改变了。

  善之大焉,莫过于树人育德。潮州华侨中学原为华侨捐款所办,教学质量在潮州城区享有较高声誉。由于建造年代早,许多建筑在现在显得落伍了。郑镜鸿得知后,捐资250万元建造了该校的综合楼等,改善了该校的办学条件。

  潮州中心医院是潮州医疗的权威机构,该院技术力量在百姓间留下了极好的口碑,但由于资金问题,没有能力购买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郑镜鸿便从国外花了50万美元购买CT仪器赠送给医院,使该院的医疗水平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二三十年间,从家乡沙溪、金石两镇的政府办公大楼和学校、镇道,到供水、医院等公益事业,郑镜鸿无偿投资家乡公益事业累计50宗以上,总金额达2500万元。郑镜鸿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善举,让子孙后代深受感动,这也就是他们后来毅然回到家乡兴办东山湖的最大动力。

  临终嘱咐儿子兴建东山湖

  桑埔山东山湖的天然资源得天独厚,温矿泉的泉口温度高达100℃,含有氟、硅、锂、锶等成分的矿物质,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当年,郑镜鸿先生看中这块“风水宝地”,不惜花巨资买下来。买地不单是商家出自宏大长远的战略眼光,更饱含了其滋泽万家、福荫故乡的悲悯情怀。郑先生常常教导子女:家乡经济尚处起步阶段,为家乡做实事单靠捐款无异于杯水车薪,只有兴办实业,用所赚的钱造福家乡,既可解决家乡部分劳动力,又可以让资本再生,水流涓涓,流之步息。

  买下桑埔山东山湖这片地后,郑先生雄心勃勃,一心想开发大自然赏赐给这里的奇珍——温泉。然而,好事多磨,买下东山湖这片地后,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郑镜鸿也受波及,投资资金一时出现困难,建造东山湖温泉度假村的设想只好暂时搁浅。

  98年,金融风暴退潮,经济眼见好转,但郑先生年事已高,他记挂东山湖,就语重心长地跟大儿子郑添谅说:“东山湖是我最后的心愿,我13岁就远离家乡,一定要把度假村建成。我老了,你年轻人要刻苦一点,这件事由你来完成。”

  郑先生膝下四男五女,郑添谅自幼跟随在父亲左右,很早就跟父亲学做生意,耳濡目染父亲的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知恩感恩的品格,最得父亲的欢心。郑添谅的儿子郑惠铨是郑镜洪先生的长孙,曾经跟随祖父、父亲多次回故乡潮州,对美丽的潮汕平原有极好印象,很想能够回到家乡做一番事情。

2001年10月,郑镜鸿老先生去世,享年87岁。临终前,他紧握住在床边守候的儿子郑添谅的手说:“东山湖还没有建成,你要回潮州去,办好度假村。记住,需要的设备尽可能要买国产的,在家乡办实业凡事就要多为国家想一点。”其实在生意场上郑添谅早就是父亲的好参谋,他也像父亲一样十分看好这个发展项目。但度假村不是小项目,投资动辄就要几千万,甚至更多,短期内得到高回报是不可能的,弄不好吃不了兜着走,一般生意人不敢轻举妄动。他明白这是个烫手山芋,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在脑里回响,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圆好父亲未竟的梦想。于是,郑添谅带着儿子郑惠铨,开始打造东山湖度假村这一休闲圣地。

  郑惠铨在美国留过学,学的是经济贸易,学业完成后一直做父亲的副手。东山湖度假村动工兴建时,父亲郑添谅让他前往潮州,打理度假村的大小事情。出发前,女朋友极力反对他回潮州发展实业,两人经历了一场激烈争吵,最后分手了。已过而立之年的郑惠铨如遭当头一棒,但他一想到爷爷临终前企盼的眼神,就决定回到爷爷生活过的故乡好好干一番事业。开发初斯的东山湖,条件十分简陋。郑惠铨与工人们一同吃住,常常亲临建筑工地,查看工程进展状况。2005年的情人节,度假村的建设如火如荼,郑惠铨驻守在东山湖建筑工地上,不由动情地说:“我有一个最好的情人,她便是东山湖。”

  郑添谅和郑惠铨没有忘记父亲、祖父的叮嘱,度假村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一律国产化,节省了大批资金,更难能可贵的是,度假村在建设中就投资近百万港元同步建设污水处理厂。他们认识到桑埔上是家乡宝贵的自然资源,一定要采用保护性开发的原则。郑添谅认为,父亲郑镜鸿的遗愿,就是要把度假村的经济效益大部分回报社会,桑埔山是潮州的宝山之一,感恩前来的游子想的是让她锦上添花。

  可以说,现在东山湖温泉度假村已经是海外侨资在家乡投资成功的典范,这里面凝聚着郑氏三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同样,也凝聚着郑氏三代人的潮州情结。

天下潮商综合来源:新加坡万事通、汕头特区晚报、潮艺文化、星洲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632 字。

转载请注明: 13岁下南洋,卖鱼虾、开杂货店失败后,远走新加坡创业成皮革大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