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行业如何打通创新堵点
“订单排到几月份了?”这是记者在近期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经常听到的机床企业负责人间的问候语。本届展览会的火爆程度超出了多数行业人士的预期。
机床是工业生产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被称为“工业母机”。近年来,我国机床行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也面临行业整体效益不佳、人才吸引力不强、中低端产品占比较高等瓶颈。如何打通我国机床行业的创新发展堵点?
人才是第一要素
“我看到好几家国外企业的介绍人,都是原来国内机床企业的高管或骨干。”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观展后向记者表示,这些年机床行业人才流失严重,人才问题是机床行业创新要突破的首要问题。
在机床行业工作了30多年的国机集团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销售顾问潘志群告诉记者:“现在想招到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太难了。”
“不搞研发就能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毛予锋表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用户需求升级,倒逼着机床行业发展,因此近年来行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集中爆发。
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毛予锋认为,除了薪资,行业人才还很重视创新条件、上升通道,以及企业前景。
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爱清告诉记者,公司大胆启用年轻人,采取立项揭榜制,谁解决创新难题,谁把奖金拿走,这极大地激发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毛予锋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仅靠存量是不够的,高等教育要跟上来,培养增量。
保障研发投入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连续20年来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5%至6%投入研发。公司市场部部长吴杨勇表示,这对于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需要很大魄力。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企业反映研发投入有压力。难道中国的机床行业不赚钱吗?
事实上,机床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率确实较低。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外机床品牌来中国参展的积极性很高,“不挣钱,人家能积极参与吗?”――原来,国外机床掌握了核心技术和部件,利润丰厚;中国机床一边要高价进口核心部件,一边要在中低端领域激烈竞争,利润变得愈加微薄。
不投入,创新无从谈起,高端领域难以突破。但要投入,钱从哪里来?
机床产业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决定着制造业水平。2009年,我国启动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0多年来,对机床企业培养人才、研究新技术等起到了推动作用。
毛予锋建议,要实现自主可控,需要把全产业链带起来。为此,国家应设立机床产业基金,保障创新工作持续推进。同时,机床企业要借助资本力量解决资金问题。欣慰的是,更多市场人士开始关注机床产业,展会上有20多家基金公司前来参观调研。
创新机制需完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机床产业近年来有了较大突破,但部分关键领域还有差距。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陆益民说,我国机床行业创新主要面临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行业企业协同优势不突出,二是创新体系不健全,三是以“三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对企业技术管理以及产品升级的支撑作用不够。
直面差距,奋起追赶。近年来,部分企业借助机床产业链上下游互为用户的优势,逐渐建立了协同创新的机制。株洲钻石与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彼此提供应用场景,相互促进,产品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携汇智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是机床协会经过几年筹备于去年正式成立的行业公共平台公司。公司总经理陈振华表示,公司将联合行业骨干企业,创建制造业知识经济新模式,分级进行数据治理,通过云原生数字化转型降低数字化成本,并且通过“机床数字生态共同体”的新模式,最终赋能机床工具全价值链的转型升级。
毛予锋认为,对待创新,要有持续的包容心,协会注重构建数字化的新型生产关系,通过搭建平台,集中优势的人才和资源,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为企业赋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