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800亿拿地背后的规模进击之路

来源: 新京报

绿城2020度的业绩发布会,干货十足,董事会主席张亚东携行政总裁郭佳峰、执行总裁耿忠强亮相,对于毛利率下降、三道红线指标、资产减值拨备、拿地计划、销售目标、未来五年战略等言无不尽,更不掩饰对于规模的野心。

张亚东说,2015年以来,绿城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包括三年的康复期以及三年的建设期,2021年是建设期的最后一年,是把绿城打造成综合能力具备发展基础的关键之年,要努力做有特长且全面发展的优等生。此后三年,则是绿城的起跑期。

在2021年这个关键之年,绿城将自己的合同销售目标设定在3100亿元之上,土地新增货值达到3000亿元之上。在盈利预期上,绿城累计已售未结转金额约为2532亿元,权益部分是1383亿元,营收盈利具有可预见性,但整体20%的毛利率,或将拖累整体盈利水平。在融资方面,绿城拥有第一大股东中交的央企背书,融资通道将更加通畅,成本将持续降低。

限价、红利项目减少等,毛利率降至23.7%

据财报显示,2020年,绿城实现收入657.83亿元,较2019年的615.93亿元增长6.8%,主要是物业销售收入增加,约为573.34亿元,占总收入的87.2%,较2019年的544.33亿元增加5.3%。

在毛利方面,2020年,绿城实现毛利155.73亿元,与2019年156.40亿元基本持平;毛利率为23.7%,较2019年的25.4%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物业销售毛利率23.5%,较2019年的24.8%下降1.3个百分点。

耿忠强表示,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限价影响,绿城的品牌溢价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就是由于过去有土地红利的项目在逐步地减少。此外,毛利率下降也是行业趋势。

耿忠强还透露,目前已售未结转金额是2532亿元,权益部分是1383亿元,整体的毛利率是2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受此影响,2021年,绿城的毛利率可能不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减值拨备继续“排雷”,结构发生变化

在净利方面,2020年,绿城实现利润57.63亿元,同比增长46.5%;股东应占利润37.96亿元,同比增长53.1%;净利率8.8%,虽然同比增加了2.4个百分点,但是在整个行业中仍处于中低水平。

毛利微降、净利和净利率增加的背后,主要是来自主营业务外的其它收入增加,为45.29亿元,同比增加72.4%。

再看绿城的净利率,相比过去两年,并未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这背后主要是绿城连续三年主动进行资产减值计提与拨备处理,2018年绿城若干资产的减值亏损计提与拨回为17.35亿元,2019年是13.76亿元、2020年是13.34亿元。

耿忠强指出,虽然去年也有减值拨备,但是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20年13.34亿元中,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减值与拨备是4.78亿元,而2019年同期是13.1亿元,针对主营业务的减值拨备大幅下降,这说明绿城近两年来投资、运营质量好转。而剩下的8.56亿元是非房地产日常开发相关业务减值拨备,包括足球、酒店物业等。

具体来看,在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减值拨备中,对成都城投绿城恒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款项计提减值亏损2.31亿元,对诸暨市越都置业有限公司的在开发物业计提减值亏损1.39亿元,对嘉兴绿城嘉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在开发物业计提减值亏损1.13亿元。

在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张亚东曾表示,按照计划,2020年绿城将通过减值拨备继续排“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一小部分问题正在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几乎没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减值与拨备是对经营中可能已经构成的风险和损失作出准备,估计投资出现亏损时所预留的准备资金。

“三道红线”踩中一条,计划2023年进入绿档

“三道红线”指标成为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房企主动披露的一项重要数据。耿忠强介绍,截至2020年底,绿城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71%,净负债率66%,现金短债比2.0,处于“黄档”。

对于踩线的资产负债率,耿忠强表示,由于绿城自有资金规模较小,这个指标的优化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是处于向好的态势,因为去年初这一指标值是73%。而其它两个关键指标,在行业中有一定优势,绿城的目标是2023年进入“绿档”。

对于“三道红线”政策,耿忠强认为,国家为了更精准调控房企融资规模,特别是增量部分,逐步去掉房企靠发债发展的路径依赖,从长期来看,降低行业杠杆率,防范系统风险,都是有利的,是国家建立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一部分,有利于整个行业持续长远发展。

“三道红线”下绿城有哪些优势?耿忠强表示,在“三道红线”下,绿城中国的优势是第一大股东中交集团央企的信用背书,为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拓展以及成本的降低,都带来莫大的帮助。此外,对于各类资源的获取,也有很大的帮助。

据财报显示,2020年,绿城的总借贷加权平均利息成本为4.9%,较2019年的5.3%下降40个基点。

对于如何应对“三道红线”?耿忠强说,主动控制债务规模,特别是有息负债的增量;通过体质机制完善,进一步提升销售计划的力度、提高内源性现金流的回流;结合土地出让的最新政策,合理排布投资计划,并进一步丰富拿地手段;完善体质机制,保证品质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特别是非生产性费用支出。

3100亿销售目标下,计划800亿拿地

2020年,绿城在土地市场频频拿地,对于规模的拓展野心可见一斑。

据财报显示,2020年,绿城在41座城市新增项目85个,总建筑面积约204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65%;预计新增货值3288亿元,同比增加60%;绿城拿地所付出的土地成本是842亿元。而在2019年,绿城新增54个地块,总建筑面积约1236万平方米;2018年新增37宗地块,总建筑面积约为719万平方米,

2021年,绿城将销售额目标定在3100亿元之上。在拿地上,郭佳峰透露,预计2021年的拿地资金在800亿元左右,新增土地货值在3000亿元之上。“但是会根据现金流状况等,对拿地资金模型做合理调配,这个数值不是固定数,在确定资金安全情况下,如果有好的项目会多拿点,如果没有好的项目,也不会用完预算。”

202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收紧,土地端、销售端以及资金端齐发力。在土地上,22个重点城市实施供地“两集中”政策,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已有多地出台政策。

对此,郭佳峰表示,政策的出发点肯定是政府提高土地市场信息的透明度,稳定公众预期,同时希望降低土地竞拍热度,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集中供地”政策对于绿城拿地有哪些影响?郭佳峰认为,短期对绿城投资会带来变数,尤其阶段性的资金安排和投资布局节奏,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整体影响可控。“因为,绿城在50个城市有纵深,总布局上可以有一些平滑的办法;绿城融资上有优势,资金成本低,拍地需要大量的保障金,成本比其它公司更有优势;绿城会在重点城市提高拿地的质量;这两年,绿城拓宽了收并购等拿地渠道。所以,集中供地对绿城的影响不会非常大。” 郭佳峰说。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编辑 武新 校对 陈荻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876 字。

转载请注明: 绿城800亿拿地背后的规模进击之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