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勇者胜!
终于,“AI四小龙”在IPO的道路上相遇了。
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
在商汤之前,其他三家企业均已启动IPO计划,但目前为止,“AI第一股”的头衔究竟花落谁家仍未确定。
如今,在上市传闻流传许久之后,“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终于也正式踏上了IPO之路。
日前,商汤科技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说明书,也揭开了这最后一家启动上市的AI视觉公司的神秘面纱。
“AI”四小龙最终殊途同归,共同走上了拥抱资本的道路!与其他已经披露业绩的AI企业一样,商汤仍处于亏损状态。
那么,商汤科技能如愿成功IPO吗?
壹
“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IPO靴子正式落地!
在经历多次上市传闻被否定后,AI独角兽商汤科技终于赴港IPO。
8月27日,成立近7年的商汤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说明书,将采用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和汇丰担任其联席保荐人。
如果这次商汤科技IPO顺利,其估值将达到120亿美元,可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IPO。
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是中国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CV)细分领域最受关注的四家公司,并成为“AI四小龙”!
至此,包括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和商汤在内的“AI四小龙”集体闯关资本市场。
四家开端于“计算机视觉”的AI公司都已经为了IPO做出了诸多努力,至少分别在IPO门前逛了一遭。
云从已经在科创板审核过会,旷视还在第二轮问询流程中,依图折戟沉沙。商汤的上市之路会比前三家顺利吗?
随着商汤科技招股书的披露,“AI四小龙”的神秘面纱业也全部揭开。与其他已经披露业绩的AI企业一样,商汤也是处于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半商汤科技合计创造了99.78亿元收入,净亏损为242.72亿元,如果剔除优先股这样的非经营表现项目,则过去三年半经调整亏损净额合计28.62亿元。
另外,商汤在港上市将集资最少20亿美元,若公司寻求更高估值,集资规模有可能进一步增至30亿美元。据此计算,上市后公司估值接近千亿。
只是,如此商汤科技能撑住近千亿估值吗?
贰
尽管可能与AI第一股无缘,也不妨碍商汤科技在资本市场的热度。今年以来,商汤科技今年曾多次传出IPO消息:
1月,网传商汤科技已完成Pre-IPO轮募资,投后估值约为120亿美元;5月,IFR称商汤科技计划最快年底前赴港上市,并将继续推动在A股上市;6月,腾讯新闻报道称商汤科技最快将于8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商汤方面此前均未置评。
7月20日,“AI四小龙”中的第一股云从科技在A股过会,即将摘得“AI第一股”名号;8月4日,云从科技成功注册了科创板。
不过,虽然如今冲击“AI”第一股最快的是云从科技,商汤科技也并非是创办最早的AI公司,但毋庸置疑的是,商汤科技从业务体量和估值来看,都是“四小龙”中的第一名。
据沙利文的报告,以2020年软件相关收入计,商汤科技已不仅是“四小龙”中,更是整个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供应商及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供应商,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4%。
作为AI四小龙中最后一个IPO的公司,商汤科技的财务数据也得以向外界揭晓。
营收方面,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53亿元、30.27亿元、34.46亿元、16.52亿元;
根据招股书,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亏损净额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以及37.13亿元。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损益后,商汤科技经调整的亏损净额分别为2.21亿元、10.37亿元、8.78亿元以及7.26亿元。
商汤科技在上市征程中显得不急不慢是有底气的。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的各类现金及存款储备超过190亿元,其中还包含79.4亿元的定期存款。
这样看来,即便不急于上市融资,商汤科技目前手握的百亿元现金资产也能够支撑这家公司再亏个几年。
只是,AI行业普遍面临商业化落地难题,此外还面临数据安全严监管以及伦理等问题,商汤科技能否维持住如此高估值,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叁
过去几年,伴随着AI行业的高速发展,AI创业也如火如荼,而在众多创业公司中,商汤科技无疑是佼佼者,在成立以后七年时间内,商汤拿下至少10轮总计约52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机构包括软银(持股14.88%)、阿里巴巴(持股7.59%)、春华资本(持股3.08%)、银湖资本(持股3.05%)、IDG资本(持股1.42%)等。
之所以能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商汤最初的吸引力来自于其创始团队。
这年头,哪个教授不创业?
在科创类创业公司中,教授、博士创始人加高才生团队几乎已经成了标配,很多教授、博士不再执着于学术研究,而是选择创业,将技术落地。
比如,“AI四小龙”的创始人都属于大佬级别。云从科技两位创始人都是博士;旷视科技三位创始人都毕业于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姚班;依图科技创始人朱珑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学博士;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
今年53岁的汤晓鸥,是商汤科技的创始人、实控人,也是商汤科技的灵魂人物,所有关于商汤的故事,都从他开始。
199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汤晓鸥开始接触人脸识别的算法。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
随后,汤晓鸥通过一项项成绩,逐渐奠定了自己在AI尤其是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的定位。在汤晓鸥身上,有诸多标签,比如2009年获得的CVPR最佳论文奖,是有史以来亚洲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2001年,汤晓鸥在香港中文大学设立了多媒体实验室,商汤科技的创始团队便源于此。
商汤科技的创始团队,除了汤晓鸥外,还包括徐立、王晓刚、徐冰和杨帆等四名联合创始人。其中,除了杨帆外,其余三人均与香港中文大学有过交集。
肆
2014 年是个很特别的年份,这一年科技巨头微软、英特尔、谷歌、Facebook 纷纷加入人工智能的战局。
也是在这一年,汤晓鸥团队发布研究成果,基于原创的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在全球首次突破了人眼识别能力(97.53%)。
计算机的识别准确率首次超过人眼,也让投资人们慕名而来。IDG的牛奎光飞速抵达香港拜访,这次拜访让IDG资本掷出数千万美元,也让商汤科技最终走出了实验室。
商汤科技成立至今已经完成了至少10轮以上的融资,其股东背景堪称豪华,包括软银、深创投、IDG资本、阿里、银湖资本、中金公司等。
IPO前,汤晓鸥持股21.73%,徐立持股0.9%,王晓刚持股0.73%,徐冰持股0.33%;照此计算,如果商汤科技顺利上市,汤晓鸥个人身价有望超过26亿美元。
技术研发时间长、投入大,资本回报周期长,是人工智能企业绕不开的话题。
作为AI公司,商汤科技深知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性,技术才是立身之本,建立足够高的竞争壁垒前不能贪图短期回报。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分别投入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17.72亿元,三年半合计研发支出达69.91亿元,投入也在不断加大。
商汤科技研发团队囊括了40位教授、250多名博士和博士生,以及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发团队占比公司全员超2/3,2020年研发薪资超15亿。
得益于商汤科技所拥有的强大的研发团队,自成立以来,公司在各项全球竞赛中已获得70多项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并拥有8123项人工智能专利及专利申请。
据沙利文的报告,商汤科技是目前亚洲AI行业中发明专利组合最庞大的公司之一。
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虽然有大佬加持,但是人工智能行业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长期的投入才能实现技术落地。
这也是商汤科技目前还没有盈利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资本市场,这是非常不利情况。但是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发展是必然趋势,对其投资依然是热门领域。
技术赋能产业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这对AI公司又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技术如何进一步突破以及如何更广泛且深入的落地,企业能否实现自我造血,这些也都是包括商汤科技在内的AI公司需要回答的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慢慢去验证!
参考资料:
雷达财经《商汤科技能撑住近千亿估值吗?》、
21Tech《商汤科技:从香港中文大学走出的AI独角兽》、
融中财经《53岁教授冲击IPO,七名创始人五个博士,最低学历是清华本科》、
全天候见闻《3年亏损243亿?“AI四小龙”一哥商汤科技如何撑起120亿美金估值?》、
芥末堆看教育《估值120亿美元的商汤科技冲刺港交所,2021年上半年营收16.52亿元》、
证券时报《或创AI领域全球最大IPO!商汤科技正式冲刺港交所,三年半研发开支近7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