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储粮集团与中粮集团储备加工领域分类改革股权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两大央企通过股权合作,将组建中储粮集团控股的粮食仓储业务合资公司和中粮集团控股的油脂油料加工合资公司,这有利于推动粮食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企业集中。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储粮集团与中粮集团的功能定位不同,中储粮属于公益类企业,可谓我国最大的粮仓,主业负责中央储备粮和政策性粮食的管理;中粮集团属于商业类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粮商,主要从事粮食加工、贸易等经营性业务。多年来,这两大粮食企业保持着良好而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储粮政策性手段和中粮市场化手段“双轮驱动”,共同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这次在股权层面开展合作,中储粮将更加专注于储备业务,中粮将更加专注于市场化经营,做强做优粮油主业,切实提升市场调控能力。此举有利于提升粮食资源配置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为粮油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
细究中储粮与中粮开展股权层面合作,实则是我国推动中央储备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开、强化中央储备粮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立了以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为主的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在应急救灾、保供稳价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政府储备存在着承储企业储备与经营“一肩挑”的问题,这种运营模式有利有弊。好处是,承储企业可以通过加工经营将储备粮快速转化为终端消费品,减少中间环节,迅速投放市场,提升服务宏观调控的效率和能力。弊端是,隐患多、风险大、监管难,增加储备安全风险,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容易使承储企业陷入“与民企争利”的争议中。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之下,国际粮食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粮食储备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央储备粮不能有任何闪失。
不过,中储粮从经营性业务中抽离,会否影响我国粮油终端市场调控,从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呢?应看到,粮油加工环节是掌握粮油制成品定价权的关键。去年受全球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国内食用油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国内一些粮油加工企业对终端食用油产品有所提价,受到社会关注。这次合作的一个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中粮集团通过这次股权合作,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业,不仅不会影响市场稳定,还有利于增强我国粮油产品终端市场调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四大国际粮商在我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大力发展油脂油料加工的基础上,在主产区大力发展小麦、稻谷等粮食加工业。虽然我国粮食加工企业众多,但是大多数企业竞争力不强,不具备与跨国粮商竞争的实力。中粮集团虽已跻身跨国大粮商的行列,去年营收在全球粮食企业中位居首位,但在盈利能力、粮食产业链的竞争力以及全球粮食行业话语权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亟待追赶。
储备粮承储企业政策性职能与经营性业务分离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一分了之。在推进这一工作的同时,国家还要加快培育一批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以牢牢掌握国内粮油终端产品定价权,在国际市场形成一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