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伊利、蒙牛、光明、飞鹤 看中国乳业发展四重奏
作为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伊利股份代表着行业发展的哪些趋势和方向?屈居老二多年、股价被飞鹤超过的蒙牛在出售君乐宝这个摇钱树之后2020年的业绩到底会怎样?偏居一隅的光明乳业能否走出增长乏力的困境?异军突起但却受限于产品单一的飞鹤能否继续高歌猛进?
可以说,这四家乳业代表着乳业发展的四种不同的趋势和生态。
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实体经济复苏迹象喜人,而资本市场也给予了其积极的回应:上证指数再次站上了3000点,并呈现出稳定上升势头。而乳业板块由于其消费品的刚性需求,以及“健康”属性,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除了密切关注K线上的数字跳动,正确把脉乳业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要做到这一点,观察伊利、蒙牛、光明、飞鹤这四家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取向就成为首要问题。
01
伊利:龙头的新增长点
在营收规模、净利润规模等多项指标上,伊利是当之无愧的乳业龙头。增长稳健、目标必达是近几年伊利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关注伊利,是因为其代表着乳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对此,伊利给出的答案是:在坚持乳业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发挥平台化优势,在大健康领域实施多品类、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探索植物蛋白饮料、乳酸菌饮料、风味饮料、瓶装水等新市场;另一方面,在全球市场连续落子,聚集全球优质资源。值得注意的是,伊利还提出了“全球乳业第一、健康食品五强”的全新战略目标,展现出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任何行业的老大都不好当,而当老大,最怕的就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这个角度来看,伊利这个老大当得稳,也是有原因的。以研发投入为例,伊利的研发投入为5.42亿元,比蒙牛(2.05亿)、光明(0.68亿)、飞鹤(1.71)加起来还要多不少。
有人或许会说,乳业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企业,研发意义不大。其实大错特错。消费者对高品质、创新型产品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也对乳业研发投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特别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人才、设备、实验和调研等需求正在加速提升,这也使得研发投入成为衡量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以及未来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
02
蒙牛:后君乐宝时代有道坎
与伊利不同,在中粮旗下的蒙牛的多品类发展似乎有些受限。毕竟,中粮旗下还有众多的食品企业,而蒙牛也一向宣称聚焦乳业。但从2019年年报数据来看,蒙牛的这份成绩单背后也有不少隐忧。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成为新的困扰。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出售君乐宝对蒙牛营收、净利润带来的影响。公开数据显示,君乐宝2019年营收达到了162.5亿,而在蒙牛2019年的年报中,有约110亿就是君乐宝贡献。正因如此,市场普遍预期蒙牛2020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将出现不小的下滑。这也导致蒙牛股价的低迷态势,甚至被营收只有130多亿的飞鹤超过。
在这些现象背后,也凸显出蒙牛外延并购+大商渠道这一发展模式的瓶颈。蒙牛目前正在尝试进行渠道变革,但这种长年累月建立起来的模式有着极强的惯性,且容易出现波动,这也是蒙牛对此慎之又慎的原因。对于蒙牛而言,这是道坎,如何迈过,就得看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了。
03
光明:我真的不想做地方乳企
光明现在到底是全国性乳企还是地方性乳企?这个问题可能有些伤人心了,但数字确实很现实。2019年225.63亿的营收,跟伊利(902.23亿)、蒙牛(790.3亿)比起来确实有点寒碜。
在净利润方面,从表面的数字看,光明在2019年实现了45.84%的净利润增幅,但其主要原因是2018年大幅下滑造成的较低同比基数,实际上含金量并不高。其2019年取得毛利润69.7亿较去年同期仅增加0.7亿元,增幅仅为1%;而从市场区域看,主要是上海主场为其贡献增量,外地市场增速仅为0.8%。整体来看,光明乳业仍处于一种滞涨状态。
事实上做区域乳企、小而美也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对于光明而言,这可能并不是最佳选项。所以我们看到,光明牟足了劲头想重回昔日荣光。比如聘请刘昊然为莫斯利安代言人,进一步在宁夏等地建立奶业基地等等。
但遗憾的是,奶业的规模优势并不是这么好追赶,以目前的业绩趋势来看,光明虽不至于完全屈居一隅成为地方性乳企,但要想在全国市场上风生水起,确实难度不小。
04
飞鹤:婴幼儿奶粉,然后呢?
2019年登陆港股的飞鹤异军突起的有些吓人。一是以137.22亿的营收规模,股价居然赶超了790.3亿营收规模的蒙牛;二是婴幼儿奶粉的毛利率居然快要赶超白酒。而吊诡的是,不少媒体质疑,飞鹤主打超高端,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却十分吝啬。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在整个乳业,婴幼儿奶粉的毛利率确实比较高,高成飞鹤这样比较少见,但其实也有其背后原因。飞鹤董事长在某节目中就已经道出天机:有低价奶粉,但消费者不买,认为贵的就是好。
但对于飞鹤来说,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种高毛利和高增长能否持续?特别是在飞鹤目前整个业务模式极其单一的背景下。
事实上,婴幼儿奶粉正在成为中国乳业市场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之一。在这个目前不到2000亿规模的市场上,除了虎视眈眈的外资之外,既有伊利、蒙牛等综合性乳企不断加大投入、提升市占率,也有君乐宝、完达山、澳优、合生元等企业竞相争夺市场,不甘于后。在激励的竞争压力下,对于飞鹤来说,想要仅仅依靠婴幼儿配方奶粉维持增长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飞鹤也看到了自身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的天花板,并且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只是这种探索目前看来并不成功。2017年飞鹤收购美国营养补充剂企业Vitamin World。
然而,从2019年业绩报告看,目前Vitamin World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数据显示,飞鹤2019年营养补充剂收入为5.78亿元,较2018年的6.42亿元下降9.97%。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占总收入比也从88.52%提高至91.37%,飞鹤单一业务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飞鹤存在明显的增长“天花板”,尽管目前开始布局营养品等领域,但进展缓慢。数据显示, 2019年飞鹤营养品实现总营收5.8亿元,同比下降10%。从中长期来看,飞鹤目前的增速就恰似一个甜蜜的诅咒,其可持续性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