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特佳董事长“桃色事件”背后:涉多家医药上市企业

高特佳董事长“桃色事件”背后:涉多家医药上市企业

9月10日,深圳老牌创投高特佳突然成为焦点。公司董事长夫人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控诉高特佳董事长蔡达建的“情妇丑闻”。

公开信落款为“金惠丽”,信中自称是高特佳董事长蔡达建的原配夫人,二人结婚已有33年。公开信中除了描写她和蔡达建三十多年的夫妻感情之外,主要记述了她发现“小三”的过程,以及蔡达建在丑闻暴露后的种种表现。

“金惠丽”指,今年1月30日全国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蔡达建非要去香港。夫妻二人起了争执,蔡达建不得不承认:他在香港“另有一个家”,与高特佳的员工、蔡达建原来的秘书张某已经有了一个五岁的女儿,并且二人还在泰国通过代孕机构准备在9月份生下一个儿子。

▲蔡达建

在公开信的描述中,蔡达建“敞开心扉”后彻底放飞自我,与“小三”的关系公开化,在家里也不避讳地与张某视频聊天,并且通过法院起诉要同“金惠丽”离婚。

公开信中引述蔡达建的话称:

“优秀男人就要分享给很多女人享用,还要到处撒种,通过征服女人来证明自己的成功,这是动物的本能!外面的女人排着队等我离婚。”

9月11日,高特佳方面回应称:公开信所涉及董事长家庭私事部分,公司不便回应。但2020年初,高特佳已经设立“高特佳弘瑞投资平台”负责募、投、管、退全部业务,建立了以黄青为董事长的新领导班子。蔡达建在新平台不担任任何职务,不参与具体经营事务。

不过,“金惠丽”在举报信中提到的一件小事,倒可能成为高特佳的命门。

被举报“包养情妇、谋取私利”

高特佳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就是公开信的主角蔡达建,国泰君安是高特佳的发起单位。准确的说,高特佳是由原来的君安证券投行部一批元老出来创业成立的。

1999年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合并,在君安做投行业务的蔡达建拉来了云内动力、赤天化等企业的启动资金,在深圳共同发起成立了高特佳。因此在公开信中,“金惠丽”称公司高管中有一大批从老君安时代一路走过来的人。

作为本土最老牌的创投企业之一,高特佳一直是资本市场上一支活跃的力量。公司官网显示,目前高特佳管理资金规模200亿元,投资企业140家。

高特佳在成立的早期参与过一些重工业项目,包括郑煤机、蒙特利化工等。不过给外界印象最深的,还是它在2009年左右大举在在医药领域的投资。作为国内最早成立医药专业基金的创投公司之一,高特佳和九鼎、启明等是国内医药风投的第一批探路者。

“金惠丽”在公开信中说,2010年开始她就辞去了在一家香港公司的职务,回归家庭。而蔡达建开始出轨就发生在这段时间。

按照公开信中提供的时间线,蔡达建在2010年前后就与张某有不正当关系,十年来从上下属的工作关系发展到非法同居,并在2014年生下一个女儿。此后,蔡达建安排张某到香港工作,名义是为高特佳集团赴港整体上市打前站。

大概在2012年前后,高特佳就开始谋求集团整体上市,对标的是黑石、KKR这样的国际级私募。但国内没有纯投资公司上市的先例,高特佳瞄准了香港市场。公开信中的说法与这一背景相符合。

公开信指出,张某在香港工作期间,写字楼租金、豪宅费用以及一应生活开支是否合理,是否涉及到高特佳公司的钱,建议合伙人和股东认真核查。

从信中的描述看,1964年出生的蔡达建当时已经年届五十,与“金惠丽”生有两个女儿。信中说,他与张某又生了个女儿后,因重男轻女想要个儿子,于是才有了今年年初“借腹生子”导致事情败露这一幕。

张某似乎不安心做一个“备胎”。公开信中指,张某干预蔡达建对公司的管理决策,对公司高管及同事评头论足、指手画脚。而且,蔡达建多次在聊天中向张某许诺:“让你成功托管高特佳,成为平台和孩子们的托付!”

不仅是张某,公开信还说蔡达建还与多名女下属有染,利用职务之便为情妇们谋取利益。

对于这些说法,高特佳方面表示,董事长的私事不便表态,但对于其中涉及公司经营相关问题,公司已责成相关调查小组正在核实中。

收购丹霞生物的难言之痛

公开信中指出的高特佳经营问题之一,正是近期被热炒的博雅生物。

2017年4月6日,博雅生物发布公告称,将与控股股东高特佳一起设立并购资金,收购广东丹霞生物。

江西博雅生物是高特佳2007年就介入的一家生物制药企业,主营产品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血液制品。当时被投资界视作“外行”的高特佳选择了控股博雅生物的方式,打算把它培养成公司其他被投企业的上市平台。

不过高特佳运气并不好,收购的第二年,博雅生物就爆出免疫球蛋白产品注射后致7人死亡的恶性事件。

这场远比长生生物严重100倍的事故当时竟被大事化无,高特佳也算躲过一劫。但是活罪难逃,当时国内资本市场上血制品龙头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已经上市,博雅生物有望紧跟上海莱士成为第四家血制品上市公司。经此事后,博雅生物几乎上市无望,业界都认为高特佳投下去的1个多亿算是打了水漂。

然而资本市场总是健忘的,2012年博雅生物峰回路转,成功登陆创业板,高特佳成为公司控股方。

知情人士介绍,2017年高特佳发起、由博雅生物收购丹霞生物,本是一笔毫无悬念的交易。

丹霞生物也是血液制品企业,当时在广东省内拥有25个单采血浆站。2017年博雅收购之前,高特佳就已经知道丹霞生物因生产严重违规,将被勒令停产并收回GMP证书。

对于血制品企业来说,最核心的资源是血浆站。由于在民间印象中与“卖血”划上等号,因此各地对新开血浆站的审批非常严格。贵州就在2011年下文,大批关闭血浆站,原因就是“提升贵州省对外形象”。

丹霞生物虽然生产被叫停,但浆站运营正常。高特佳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计划出资收购,指望将丹霞生物作为博雅的血浆来源。丹霞当时的25个浆站一年总的采浆量在500吨左右,已经是博雅的近一倍。按照高特佳对博雅生物的管控能力,丹霞生物每个血浆站的年采浆能力将能提升到40-50吨,总量超1000吨。博雅生物整体上将能超过血制品龙头华兰生物的采浆水平。

血制品行业对血浆的利用效率是盈利关键。同样一份血浆能产出更多种类的血制品,收益自然更高。丹霞生物当时只有2个血制品批文,血浆利用率很低,博雅生物则有7个品种。高特佳收购已经停产的丹霞生物,其实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然而2017年博雅生物收购丹霞生物完成之后,博雅在3年时间里累计向丹霞生物支付了8.17亿元的血浆采购预付款,却没买来一分钱的血浆。这正是近期媒体诟病高特佳,以及“金惠丽”公开信中指出蔡达建“疏于管理”的核心原因。

事实上,博雅自从买下丹霞生物后,从广东运输血浆到江西加工血制品的许可证就一直没批下来。由于血浆站是稀缺资源,血浆跨省调拨需要审批,这考验高特佳在两地的政府关系。

广东省内,并不缺有能力吃下丹霞生物浆站资源的企业,双林生物、广东卫伦生物等其实对丹霞生物也是觊觎已久。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延缓了丹霞生物交货的进程。

直到今天,丹霞生物也没能实现调浆到博雅。

后蔡达建时代的高特佳

企查查资料显示,在高特佳的谱系里,公开信中提到的张某有大量涉及,在高特佳睿亨、高特佳菁英、高特佳睿宝,以及深圳健康君鸿等公司中都有一定比例的股份,俨然是高特佳的核心人物之一。

而蔡达建于今年年初退出了高特佳的管理一线,目前仅保留公司董事长的名号,实际的业务都转到新成立的高特佳弘瑞名下,归同为公司元老的黄青负责。

今年新成立的高特佳弘瑞,中期工作会议,主题之一是“蜕变”。

投资界近几年风云际会,冒出来一大堆医药投资新锐。今年8月,高瓴一次性就拿出了10亿美元投资百济神州,医药行业的单笔投资开始接近百亿规模。投资成本越来越高。这对偏重于中后期投资的高特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情。

2012年开始,随着新一轮医改的深入,中国医药市场开始进入高增长。尤其是在热门的生物制药领域,2015年启动的药品审批制度改革极大地刺激了各类资本涌入,投资创新药,一下就抬高了企业的估值,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

而且,由于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并没有产品上市,所以国内投资圈按在研药物的研发进度形成了一套估值体系,并且越估越高,有时候甚至出现preIPO轮比上市后还贵的局面。而从2018年开始筹划的“百亿规模医药基金”至今也没有消息,这些对于创投圈老兵高特佳来说,都是新问题。

高特佳在2014年提出“健康医疗产业投资生态圈”,布局生物医药、体外诊断等医药行业专业领域。据称高特佳内部医药投资团队也进行了大幅调整,老的一批人几乎全部离开,现在的医药团队几乎都是2015年以后进公司的新人。

整个调整过程中,蔡达建的参与程度一直就不高。高特佳近年来在各种场合描绘生物医药投资逻辑时,出面的更多是李秋实等其他高管,而不是蔡达建。

高特佳官方强调:目前高特佳弘瑞已经是“独立经营运作”,“蔡达建事件”对公司业务及经营运作不会造成影响,对投资者利益不会造成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501 字。

转载请注明: 高特佳董事长“桃色事件”背后:涉多家医药上市企业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