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413字
阅读完约4分钟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刑事裁定书让人看呆了!
据了解,涉案方玄盛资本实际控制人陈某在延边农商行的“帮助”下,虚构财务数据从该行贷款3亿元,并顺利入股该行成为第二大股东。
如此各项审核都不合规的操作,竟然被这位“女商人”顺顺利利的办到了。这背后一系列的“资本运作”,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1 女商人入股银行
成第二大股东
事情始源于2016年。为完成二级监管指标,延边农商行计划增资扩股,并在全国银行同业里公开通知了募股事宜。
玄盛资本实际控制人陈某在“朋友”的介绍下与该行取得联系。
2016年10月,时任延边农商行行长李某与陈某见了面。“我告诉陈某入股条件,陈某答应入股,但要在本行贷款,我说入股后满足贷款条件就可以。”李某证言称。
但法律文书显示,玄盛资本贷款、入股延边农商行这两个项目是一起办理的。
一方面,玄盛资本缴纳了1000万元入股保证金。
另一方面,玄盛资本又以深圳光大财富、深圳万安兴业、玄盛资本3家公司的名义在延边农商行及其旗下村镇银行合计贷款3亿元。
而在韩某的证言中,玄盛资本最终入股的实际资金中,只有3750万元是自有资金。
换句说,这位女商人只用了3750万元,就获得了本应出资3.375亿元,才能认购的延边农商行1.35亿股股权。
对于这种操作,一位法律人士对金妹儿表示,这完全是空手套白狼,左手倒右手。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操作延边农商行中为何没有人提出质疑?
要知道,按照个人入股商业银行的条件,仅资金来源真实合法这一条,就有严格规定。
那么,陈某又是如何让延边农商行的风控人员集体“装聋装哑”的呢?
2 处处突破商业银行风控规则
透过案件本身可以看到,陈某入股延边农商行与贷款,已不是两个独立的项目。但为何陈某还能如此顺利的操作?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
一是,据李某证言:玄盛是本行股东,以股权质押给自己公司做反担保,我行在明知不符合规定情况下默许,没有严格审核就放款了。
“审贷委员会开会时,所有参会人员都知道这两笔贷款是用陈某入股的股权作质押,但行里为完成指标不影响业务开展,全体签字同意。”李某称。
二是,玄盛资本的会计兼出纳王某透露称,深圳光大财富、深圳万安兴业、玄盛资本3个公司贷款的材料都是修改过的,与实际企业数据不一致。
其中,光大财富的数据完全是假的。
对于这一惊人大骗局,延边农商行竟然为了完成指标,进而全体人员都闷不做声,签字同意。
“这样的操作流程与风气,着实反映了现在一些‘资本运作’的真实现象。”有银行业观察人士如是评价道。
该位观察人士称,按理说,银行发放贷款,应该去实地核实企业提供信息的真伪,同时开贷审会后再面签。但延边农商行都没有这么做,由此来看该行的风控已经形同虚设。
最搞笑的是,陈某在入股延边农商行后,2017年该行还支付了2025万元的年度红利。
因未达到入股监管要求,在退股时,玄盛资本又向延边农商行索要了950万的溢价款。
算下来,玄盛资本这么一运作,除了收回上述3750万的自有资金,还额外获利了2975万元。
不过,这样的骗局最终没能逃过监管的眼睛。
一审法院审结认定,陈某犯骗取贷款罪,并因其他案件犯单位行贿罪等,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玄盛资本被判罚金70万元。
此外,玄盛资本收取的合计2975万元股权分红、退股溢价款被依法追缴。
3 多家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入股被罚
其实,延边农商行并不是第一家信贷资金违规的银行。
据公开信息统计,2020年4月1日至7月31日各级银保监系统对银行业机构累计开出罚单近700张,罚金金额逾2亿元。
其中,百万级罚单37张,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近乎翻倍。
2020年7月,辽宁灯塔农商行因违规使用信贷资金入股、关联交易贷款集中度超比例等问题,被罚款300万元;
同月,吉林银行因违规发放关联交易贷款违规发放贷款,被罚25万元;
2020年6月,慈溪民生村镇银行因重组贷款五级分类未下调,部分票据业务无真实贸易背景等,被处以210万罚款;
2020年4月,深圳农商行因违规使用信贷资金入房地产,被处以260万元罚款;
而2019年,更有安徽含山惠民村镇银行因员工违规使用信贷资金入股、山西浑源县慧融村镇银行因股东使用非自有资金入股等违法违规操作被罚。
可以看到,银行违规发放贷款资金的情况,是屡禁不止。
对于这一现象,上述法律人士表示,银行违规放贷,相关人士将会受到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条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金。
而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 20万元以下罚金。
但在实际操作中,有银行业人士告诉金妹儿,在遇到监管要求时,银行很多时候都会要求借款人配合,补充相关的资料。
“但材料的真伪是否审核,以及贷款资金流向都是一个操作空间比较大的中间环节。”该银行业人士称。
对于这一点,行业人士表示,“大家只能尽量不触碰监管底线,以弥补行业的漏洞。”
编辑|陈美 审核|刘柯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