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实现区域规模盈利,未来还要做什么?

叮咚买菜发布了2021年Q4和全年财报,2021年营收201.2亿元,同比增长77.5%。毛利率为27.7%,相比上个季度环比提升9.5个百分点。

叮咚买菜实现区域规模盈利,未来还要做什么?

这样的成绩堪称优异,不过在冬奥会如火如荼举办的当下,关注度都被冬奥会抢跑了。

在我看来,叮咚买菜这份财报最大的看点还不是营收大增,而是实现了区域(上海)规模性盈利。

上海地区于2021年12月实现整体盈利,这对于叮咚买菜乃至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来说,都是重要的时刻,值得分析。

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待叮咚买菜的区域盈利?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我说道理很简单,就像一辆汽车,谁都知道跑高速最经济、燃油效率最高,才能发挥出最优性能。然而跑高速之前,总得先跑辅路和各种磕磕碰碰的道路。有了多种道路的探索和积累,一旦上得高速,势能和动能就出来了,稍微给油门,就可以快速稳定向前行驶。甚至到了一定程度,依靠惯性(规模效应),也可以“用小力跑长路”。

对于现在的叮咚买菜来说,经过此前多年的探索和布局后,积累了足够的用户规模和交易体量,终于驶上盈利“高速公路”,获得同等的发展效率、交易规模不再需要之前的同等规模投入,依靠发展规模和发展惯性就可以一直往前跑,而且比之前更为省力、节能。

虽然现在只是上海地区盈利,但按照行业发展和叮咚买菜自身发展趋势来看,更多地区盈利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在接下来的2022年Q1和2022年Q2财报就可以期待一把。

盈利背后的模式优势:距离消费者更近

其实生鲜电商或者在线买菜都不是新概念,早在PC互联网时代就已经有一大批企业涉足,不过均折戟沉沙,全军覆没。究其原因,就是“距离消费者太远了”。

叮咚买菜等成立于移动互联网时期的企业,一开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业务基于移动端开展,无缝连接消费者。更为重要的是,前置仓的模式推出应用,解决了困扰行业已久的履约难题。

不过,有观点认为,前置仓增加了运营成本,生鲜电商赛道多年亏损的“元凶”就是前置仓。

这个观点只对了前半句。的确前置仓会增加成本,叮咚买菜的数据显示前置仓履单的费用率达到15%。但是生鲜电商存在的优势就是高效配送,前置仓出现后,给消费者带来的配送效率和体验升级是无价的,不能单纯的计算投入产出比。

叮咚买菜实现区域规模盈利,未来还要做什么?

而且,前置仓不需要占据街边黄金门店,更不需要去装修,储配效率也远高于一般模型的商店或者仓库。

更为重要的是,规模效应显现后,未来随着用户复购率的增长(用户愿意复购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前置仓模式带来的服务升级),订单额的提升,前置仓的固定费用自然就被摊薄,履单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履约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看不懂这个逻辑,就看不懂叮咚买菜等企业的发展核心逻辑。

行业升级带来的红利:消费者更愿意为品质生活下单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餐饮和生鲜行业最热的一个词汇是什么?是预制菜。

叮咚买菜实现区域规模盈利,未来还要做什么?

预制菜的大火,证明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证明了市场经济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的消费者愿意为更高品质、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付费。

叮咚买菜的数据显示,随着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叮咚买菜的预制菜销售也占到整个GMV的 14.9%。

我们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经济向好发展,为生鲜零售/在线买菜、在线医疗、宠物美容、潮玩服饰等诸多赛道带来了全新机会、以及愿意为此付费的海量消费者。

叮咚买菜在上海首先取得规模性盈利,这一点都不意外,同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更注重生活品质和消费多元的经济发达地区,蕴含更多新经济的新机会。按照这个趋势,不难推测,叮咚买菜未来实现规模盈利的的确,也一定是深圳、杭州、广州、苏州、北京等经济富庶、消费活力旺盛的城市。

当然,行业升级是大势所趋,能否抓住大势关键要靠自身,模式创新有了,就需要在产品品质层面发力。叮咚买菜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商品力是第一推动力”,叮咚买菜认为互联网的上半场,核心竞争力是流量运营,而互联网下半场,会回归购物本质,商品力是第一推动力。

对此观点,我很认可后半句,一切的商业模式都要回归产品或者服务的供给。比如京东能够成为阿里之外的第二大巨头,核心优势还在于产品以及履约产品的能力。在我看来,把握消费升级红利的前提是拥有与之匹配的产品力,否则大批消费者涌进来后,只会遭到反噬,死亡的几家社区电商症结就在于此。

叮咚买菜为了提升商品力,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有调整商品结构、创造不同的消费场景、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商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措施太细,就不展开谈了,后文我们主要谈谈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发力重点:发力直营自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过去十几二十年,生鲜电商行业一直头疼一个问题“要做重模式还是轻模式?”

早年很多创业者,就是因为什么环节都想把控,越做越重,最后把自己拖死了。也有很多纯粹做线上轻模式的,也因为没有议价权和渠道话语权,最终迅速没落。

叮咚买菜是轻模式还是重模式? 就我观察,叮咚买菜走的是一条“轻重并行”的道路,一方面合作广大品牌商,发挥了互联网的线上优势,另外一方面自建前置仓和分选中心,并且投入资源发力自制品牌,让更多的环节可控。而且按照目前的情势来看,叮咚买菜重的一头投入会越来越大,逐步大于轻的一头。

叮咚买菜目前投入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做了一系列开创行业先河的工作。有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①升级数字化能力,强化城市分选中心和前置仓运营。叮咚买菜目前拥有约1400个前置仓和60个城市分选中心。除了加速建设这些设施以外,叮咚买菜引入了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提高运转效率。

②自建食品研发加工工厂和农业示范园。这个工作是叮咚买菜目前最“重”的工作,投入很大,但长期看来将会帮助叮咚买菜抢占未来市场,并且拥有行业竞争话语权。2021年12月份,叮咚买菜自己的研发和加工的商品销售已经占比7.2%,占比还不是很高,但增幅迅猛,超过整体发展速度。

③强化品控规范,多环节管理商品。不管是第三方商品还是自营、自产商品,都应该提升品控规范,让消费者放心购物,这是常识,叮咚买菜要把这种常识做到极致。叮咚买菜在产地环境、种植养殖过程、采收环节、运输过程、分选中心、前置仓、上门送货等7个环节加强品控,管理商品品质。目前大力开展的自建工厂和自有品牌,可以更方便开展品控工作,更快地将优质产品送达给消费者。

写在最后:现在叮咚买菜,未来将成为“行业的叮咚买菜”。叮咚买菜从源头出发,正在大力布局的自营、自制品牌和产品模式,将来到了一定规模之后,也有希望破圈进入其他渠道,甚至进入其他生鲜电商的渠道采购清单,为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34 字。

转载请注明: 叮咚买菜实现区域规模盈利,未来还要做什么?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