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吴丽华
93年的李佳最近有点烦,因为她和诸多在去年股市高点买基金的90后一样,成了“韭零后”。
去年年底,基金赚钱效应最好的时候,李佳将父母给的几十万和自己不多的存款全部买了基金。春节后股市下挫,她持有基金净值也在持续下跌,总共60多万的投入还剩不足44万,浮亏超过25%。
相比春节前每天看着账户飘红、和小伙伴交流“搞钱”的快乐,现在的她形容自己像只鸵鸟,基本不看账户。“打算长期持有,迟早会涨回来的。”
但基金什么时候能涨回来,还能不能涨回来,李佳心里也没底。当初找父母拿钱投资时承诺到期还本付息的底气,现在只剩下自嘲:“年前的我有多嚣张,年后的我就有多悲伤。”
像李佳这样的90后基民不在少数。
多份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新增移动互联网基民用户6000万,其中近五成为90后。年前,他们高喊着“搞钱”,大买基金,把明星基金经理送上热搜,在B站、小红书、豆瓣等平台交流赚钱经验。年后,他们吐槽亏钱,造出“韭零后”“跌妈不认”等热词。
曾经嚣张的90后为何这么快认怂?第一次被基金“毒打”的他们,错哪了?
跟着热搜跑步入场
和李佳一样,孙涵的持仓基金也绿成了一片草原。如果说李佳在银行工作,还有点投资理财常识,那孙涵买基金则纯属是跟风。
去年下半年,孙涵看到周围的人都在买基金,且涨幅可观,为了强制储蓄,就在别人的推荐下买了基金。当时,她连用什么App购买基金都不知道,面对“持仓高度重合,可以挑选一只”的指导时,甚至反问:“啥叫持仓?”
像孙涵这样年轻的基金理财“小白”,还有很多。自2020年以来,投资基金突然成为热潮。与股票相比,基金的门槛相对较低,这让许多年轻人萌生“早理财,早发财”的念头。蛋卷基金数据显示,该平台2020年新注册用户中,90后占48.9%。《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新进入基金市场的群体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52.9%。
这其中,也有些看上去非常懂得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新基民。
陈宇,从去年10月入场,现手握32只基金,白酒、新能源、军工……热门领域一网打尽。但尽管把鸡蛋放到了32个篮子里,风险却没有被分散,目前“已经把去年的收益跌完了”。
有网友自我调侃,“我把鸡蛋放在很多篮子里,但篮子放在了一个货架上,现在货架塌了。”
更多跑步入场的新基民则是擅长“抄作业”,跟着身边的大神或者网上的知名博主、up主,“别人买啥赚钱我买啥。”
以至于有人总结,“这届投资者需要一套保姆式教程。”
玩得更大的90后,还有借钱买基金的。李佳告诉记者,身边确实有借消费贷,甚至网贷买基金的案例。这些蒙眼狂奔的年轻人听信了知名博主建议,基金上杠杆,1:1来配,贷款三年,只需要每年6.84%利息。
理财经验缺乏的90后,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基金经理成“爱豆”
2020年,是中国的公募基金创造历史的一年。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19.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7%。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公募基金新发规模达3.16万亿元,不仅创历史新高,还超过了2017到2019年三年基金发行规模之和。基金投资者全年的平均收益超14%,远远超出股民的3.6%。
去年,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中复苏,在结构性牛市背景下,基金呈现出了较好的赚钱效应,前7个月,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0.36%,混合型基金则为32.29%。
此后,市场再次迎来高峰,上证指数从2020年10月的3200多点一路上涨到2021年2月中旬的3700点。
几乎同一时期,基金成功破圈,新基民疯狂涌入。主要投资股市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从2020年10月底的5.62万亿元上涨到2021年1月底的6.93万亿元,涨幅近24%。
可以看到,进入2021年,基金仍然持续火爆。新年首个交易日,4只基金一日售罄,募集总规模超500亿元。接下来两周,“日光基”不断出现。
有关基金的话题频繁上热搜,在全民追捧之下,基金经理也火出圈,成为了圈内“爱豆”。
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作为首个管理规模超过一千亿元的基金经理,一时间成为顶流,全球“粉丝团”“后援会”涌现。粉丝甚至喊出了“坤坤勇敢飞,ikun(基金经理张坤的粉丝)永相随”“坤坤不老,蓝筹到老”等口号。
不只是张坤,和他一起火出圈的还有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刘彦春,中欧基金经理葛兰、周应波,易方达基金经理萧楠,等等。
在狂热的基民眼中,全世界最好的坤坤,不是蔡徐坤,不是谢广坤,而是张坤;全世界最好的春春,不是李宇春,不是陈小春,而是刘彦春;全世界最好的兰兰,不是卫兰,不是阿兰,而是葛兰。
为何“跌妈不认”?
股市牛熊反复转换,基金涨跌瞬息万变,“韭零后”搞钱时有多疯狂,亏钱时就有多悲伤。
牛年不牛,春节后首月(2021年2月18日至2021年3月17日),主动权益基金整体收益率跌为-10.13%。从“持仓过年”“基金相亲”,转眼变成“闲鱼哭惨”、卸载基金交易软件。这届投资者,翻脸比翻书还快。
“全世界最好的坤坤”转瞬成了只会炒白酒的“渣坤”;曾经拥趸众多的诺安成长基金经理蔡嵩松,变成了粉丝口中的“跌时菜狗”。
不过理性分析,这些基金,单纯从长期涨幅来看,还是较为可观的,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虽然在春节后短期回调,投资者大呼“跌妈不认”,但截至3月28日,其近一年的涨幅为98.05%,近半年的涨幅也有29.94%,将时间拉长来看,近两年涨幅则达到了146.93%。
但问题出现在,基金赚钱,不等于购买这只基金、追捧张坤的ikun们赚钱。支付宝基金诊断功能给出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年持有这只基金的用户,亏损5%以上的达到77.8%,亏损5%以内的有9.5%,盈利5%以上的只有7.7%。
也就是说,过去一年,这只顶流基金经理管理的大热基金虽然上涨了近1倍,但是超过87%的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支付宝的基金诊断功能通过用户特征分析给出的结论是:不健康的理财习惯更容易造成亏损。定投放弃、追涨杀跌、频繁买卖、持仓时间短,是造成投资者亏损的四大原因。而盈利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则是长线投资、不随意买卖、大比例定投。
投资买基金是一个专业且耗时的事情,但是大多数基民缺乏专业能力,也没有时间去研究挑选好基金,抄作业、看推荐、追热点成为基民投资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近期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仅54%的个人投资者购买基金时会阅读招募说明书。
警惕娱乐化风险
不专业、追涨杀跌、短期投资,某种程度上是市场上不同年龄段投资者的共性,为什么90后新基民更受关注?
用一家财富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话就是,这届90后基民更年轻、“戏”更多。
在资本市场里,涨涨跌跌本是常事,对于年轻人来说,手里的可支配收入不多,风险承受能力不强,却想靠基金快速实现财富自由,这本就是个伪命题。特别是对于许多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就入场的新基民来说,每天损失十块钱就足以让其心惊肉跳。
网上有人调侃,不管是赚还是赔,气氛感总要拉足。于是,基金亏了,20万人跑去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咸鱼甩卖回血,以至于咸鱼公开致信基金投资者,提醒投资有风险,转卖需冷静。
当然了,咸鱼致信很大程度上是幽默一把,顺便营销,但投资者在B站、小红书、豆瓣等平台上交流经验,甚至跟着各平台的博主、大V入市,却是确有其事。
记者在小红书搜索“基金”,不仅有相关图文内容,还会出现不同的话题分类,包括基金博主、建仓、基金定投、新手买基金等;在B站搜索同一关键词,则会显示大量的视频内容,包括介绍基金知识的财经博主,以基金为话题的娱乐性视频等。据B站官方统计的数据,2020年,投资理财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464%。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理财类内容增加本是件好事,但相伴而来的风险却不能不警惕。
一方面,基金是长期资产配置的工具,通过炒基金短期暴富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基金投资是一项专业化、体系化的技能,盲目追热点和明星基金经理并不可取。
娱乐化、饭圈化的热闹之下,有些基金博主本身也才入场不久,在没有资质和足够经验的情况下,就自称行家。更可怕的是,随着基金在各社交平台大热,一些机构和营销号嗅到了商机,在基金分享内容中掺杂营销内容,售卖课程,诱导“小白”购买各类投资理财类产品,造成极大风险。
基金投资娱乐化,基金经理明星化,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忧心起行业前景。一位基金经理无奈表示,基金频频登上热搜,连娱乐节目都邀请基金经理参加,这让本来严肃的投资变得浮躁起来。投资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声音所干扰,但基金越发娱乐化的现象,多少会对基金经理的情绪和心态产生影响。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倡议,公募基金管理人开展投教宣传活动时,应注重专业、诚信、合规,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严禁娱乐化,不得与国家相关精神、社会公序良俗相违背,各机构不得开展、参与娱乐性质的相关活动。
正如年轻的90后在基金投资中经历的种种热潮、浮躁,基金业也许也需要这样一场成长的阵痛,筑牢抵御风险的安全网。(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佳、孙涵、陈宇为化名。)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