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陈芳
乳企的上市热情在今年激活了。据统计,除了阳光乳业已经在今年5月成功上市外,还有13家乳企相继启动上市计划。这很罕见,要知道截至7月13日,我国A股市场上的乳业概念股也不过32家。
乳企为何突然密集IPO?业内人士说,本次乳企IPO数量创了历史之最,核心原因是,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区域乳企,在乳业巨头的围剿下,其生存现状并不乐观,必须寻求资本的支持,才能应对目前内外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
乳企为何扎堆IPO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共有14家乳企启动上市计划,其中阳光乳业已经成功登陆深交所,骑士乳业正准备从新三板向北交所转板,认养一头牛、澳亚集团和菊乐食品三家公司已经披露了招股书,而君乐宝、完达山、宜品、花花牛、温氏乳业、卫岗乳业则启动了IPO计划。
事实上,这并不是乳企的第一波上市热潮。自1996年乳业巨头伊利拉开上市帷幕后,目前我国A股市场上共有32家上市乳企。其中,上市黄金期是最近十年的事。
图源/视觉中国乳业分析师宋亮称,2013年到2016年是乳业市场的资本黄金期,当时有不少资本看好乳制品市场红利。在资本的助力下,乳企上市迎来了一波小高潮。2020年,就有熊猫乳品、均瑶健康、品渥食品、李子园和一鸣食品等5家乳企相继在国内上市。
但像今年这样有14家扎堆上市的,在乳业历史上还是很罕见。究其原因,乳业营销专家侯军伟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受国家鼓励民营企业上市的政策影响;二是疫情期间乳企抵抗风险能力在下降;三是目前国内乳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头部巨头给腰部中小型乳企造成了经营压力。
宋亮称,除了要募集资金、抵抗风险外,乳企扎堆上市的原因还有两方面:一是通过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以便管理层将来变现;二是进一步加码供应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实力。
刚刚上市的阳光乳业就曾被怀疑为“上市圈钱”。招股书显示,上市前三年,阳光乳业累计分红4.83亿元,但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只有3.78亿元。
在发行前,阳光乳业实控人胡霄云通过控制银港投资、南昌致合间接控制了发行人97%的股份,也就是说,胡霄云一人拿走的分红就高达4.6亿元。
5月下旬成功上市后,阳光乳业曾连续9个交易日涨停,6月2日每股冲到了32.1元的最高点,此后一路走低,7月13日收盘每股报收19.16元,与高点相比市值缩水超四成。
IPO乳企的冰火两重天
扎堆上市的14家乳企,也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有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被资本捧红,有的企业多次折戟上市,上市之路难如登天。
成立不到十年的时间,认养一头牛共获得了5轮融资,其背后还站有美团龙珠、德弘资本等多个知名投资机构。
认养一头牛交给资本的答卷成绩也很亮眼。招股书显示,认养一头牛2021年的营收为25.66亿元,净利润1.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2.72%,负债率却在下滑。
澳亚集团则是国内最大的独立奶牛牧场运营商,其主要客户包括蒙牛、光明、明治、君乐宝、新希望以及元气森林、简爱等。其中,元气森林、新希望乳业和简爱母公司朴诚乳业分别持有澳亚集团5%、5%和2.5%的股份。
近3年,澳亚集团的营收和净利润年均增速分别高达21.9%和18.4%。2021年,澳亚总营收达到了5.22亿美元,归母净利润高达1.05亿美元。
作为上游供应商,哪怕是和乳业巨头伊利牧场相比,澳亚的盈利能力也十分可观。伊利近三年的净利率稳定在7%,而澳亚维持在了20%以上。
宋亮表示,“以认养一头牛为代表的企业,在产品和渠道创新方面走得非常快。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在为中国整个乳业的向前发展开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产品和渠道的创新都可以为整个乳业的龙头企业所用。”
图源/视觉中国除了诞生于聚光灯下外的明星乳企,也有几家企业终止了自己黯淡的IPO之路。
早在2017年就开始接受IPO辅导的红星美羚,在今年仍未成功过会。其公司称在审核期间,公司经历了2次现场检查、10余次问询回复、8次财务数据更新、6次收入专项核查、3次IT审计。“红星美羚一时像监狱一样,三年来,审核机构不否不决,一个问题问三年,三年问一个问题。”并在上市失败的公开信中,称“上市比唐僧取经还难”。
就在7月初,号称要做“羊奶粉第二品牌”的美庐生物的第三次IPO也终止了。美庐生物的上市之路也颇为坎坷,早在2008年,美庐生物就曾想在美股上市,后来上市计划折戟。2020年美庐生物在主板申请上市,但迟迟没有进展后,又在2021年初终止主板IPO进程转投创业板。
颇有怨言的红星美羚虽然已经成立将近20年,但报告期内的净利润只有5000万元左右;美庐生物的净利润也常年稳定在8000万元左右,其主要的自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营业收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不过也有曾上市失败的乳企再度冲刺资本市场,四川省的菊乐股份在今年开启了三闯IPO之旅。但也存在着区域性过强、业绩规模位于同类竞争对手末位的问题。能否三战上岸,仍然需要打一个问号。
寡头围剿下的夹缝求生
对于即将上市的乳企来说,投建生产基地、扩充产能以及营销网络建设,成为了其IPO的主要募资用途。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年营收大多分布在5-10亿元的公司,面临着来自乳业巨头们的围剿。
我国的乳企市场目前形成了双寡头突出的局面。据统计,2021年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分别以25.8%、22.8%的市占率位列行业前两位,而光明乳业、君乐宝、飞鹤、三元、新乳业的市场占有率均在个位数。
而还未上市的企业,大多存在区域化程度高、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例如阳光乳业在江西地区的收入占比超过97%;骑士乳业在内蒙古地区的收入占比为69.44%;菊乐食品在四川省内的收入占比则为74.74%。
图源/视觉中国在侯军伟看来,以阳光乳业为代表的区域性乳业,在上市后仍面临巨大压力,上市并不能改变区域性集中的特点。
确实,已上市的三元股份至今核心优势还是在北京,光明乳业大本营在上海,新乳业核心优势在四川。
在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的围攻下,区域乳企未来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侯军伟认为,上市后这些乳企仍将面临来自产品、渠道、营销推广以及人才不足等四大方面的挑战。
其中最核心的是要建立自身产品的壁垒。侯军伟认为,目前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超大型乳企以及中小型企业在产品的结构上是非常类似的,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在产品上打造出超强的差异化优势,将会在和伊利、蒙牛的竞争中失去竞争优势。
从招股书来看,区域乳企们的研发投入费用普遍不高。过去三年,认养一头牛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0.00%、0.04%和0.27%;2021年,菊乐股份的研发费用率则为0.44%,费用仅为628.13万元,位于同行业末位。
除了上市要面临的挑战外,乳企自身也面临着重重问题。骑士乳业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总体负债水平高于同业可比上市公司。认养一头牛则因3年累计10亿的营销推广费用饱受质疑。作为供应商,澳亚集团也面临着国内生乳价格下行,同时养殖成本上涨的风险。
我们从《财经天下》周刊出发,以新媒体的形式和节奏、
以传统媒体求实的精神,致力于传播真正有价值的报道。AI财经社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转载商务合作请电话/微信联系:13811292543文章好看,戳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