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有“生鲜电商第一股”之称的每日优鲜“糊”了?7月28日,有消息称,每日优鲜30分钟极速达业务全国关停,取而代之的是提供次日达服务。
一时间,每日优鲜倒闭解散的传闻也四散开来。有员工爆料称,公司通知全员“原地解散”,工资、社保、公积金也都没有了着落。
与此同时,有多位用户反馈,此前在每日优鲜平台下单的订单,迟迟不能发货;还有用户反映,目前已无法在每日优鲜平台下单,自己想将账户里储值的金额退款,却无法联系到在线客服、电话客服。截至发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每日优鲜的投诉多达3041起。
雷达财经注意到,每日优鲜曾一度是资本的宠儿。不过,据披露的数据显示,每日优鲜自2018年以来便接连亏损,四年累计亏损约百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每日优鲜首创的前置仓模式,虽可以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痛点,但却存在无法控制损耗、仓储冷链运输等成本高昂的弊端,这便让其承受不小的运营压力。
每日优鲜负债超15亿“无人施援”
半个月之前才宣布喜讯、获得山西东辉价值2亿元战略投资的每日优鲜,却在近日传来噩耗。
7月28日上午,号称30分钟达的每日优鲜向部分用户推送了一则服务变更通知,每日优鲜的配送时间变更为“最快次日送达”。后续,不少用户发现每日优鲜的情况越来越不妙,部分商品加购后因无货处于失效状态,用户对已经选中的商品进行下单付款时,页面却弹出“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下无货”的提示。
同日,每日优鲜解散的传闻,也开始在网络上扩散。有员工称,7月27日,每日优鲜以“办公环境空气治理”为由,通知全员次日居家办公。同日晚上,每日优鲜的CEO 徐正及联合创始人曾斌召集业务线负责人级别以上的管理层开线上会,宣布关停前置仓业务。
7月28日,有消息称,每日优鲜的HR负责人和商品负责人向公司的员工召开了线上会议。会上通知公司大部分员工工作时间将于7月28日截止,只留少数人员接管公司业务和处理后续事宜;因融资款尚未到账,大多数同事的工资将暂缓发放。
后续,对于网传的解散传闻,每日优鲜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事实上,每日优鲜深陷泥潭早有预兆。为了节流,每日优鲜6月将公司办公室从望京搬至顺义,以求能省下 2000万元的房租。截至6月底,每日优鲜在全国有前置仓站点的城市为13个。6月30日到7月1日,每日优鲜仅用三天时间,便陆续关闭了苏州、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太原等9个城市的相关业务。
时间回拨至去年第四季度,每日优鲜便被曝无法按时支付供应商的货款。今年5月,每日优鲜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被朝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532万。每日优鲜2021年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16.52亿元。
此外,每日优鲜高层的变动也引发外界关注。去年11月,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不再担任每日优鲜董事会的相关职务。今年年初,每日优鲜前CFO王珺、前置仓业务前负责人李漾等核心高管相继出走,徐正全面接管了前置仓业务。7月19日,每日优鲜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曾斌,将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经理卸下。
据晚点LatePost报道,每日优鲜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生鲜赛道不再被资本看好,加之每日优鲜背负的债务达15亿元至18亿元,因此每日优鲜寻求融资或者被收购的求生之路也遇阻。据悉,从去年第四季度起,每日优鲜公司的管理层便曾向京东、国美、顺丰、华润等和多家地方性民营企业请求“支援”,以求获得融资或被收购,但均无果。
屡获融资背后亏损百亿
2014年10月,曾在联想供职十余载的徐正、曾斌二人一拍即合,创立了每日优鲜。官网显示,每日优鲜平台上的商品超过4000款,SKU覆盖了水果、蔬菜、肉蛋、水产、乳品、零食等12个品类。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每日优鲜一度成为行业的佼佼者。2018年上半年,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行业的用户规模占比便超过一半以上,连续4个季度领跑行业;2019年,每日优鲜营收GMV达到75.9亿元,位列行业第一。
事实上,每日优鲜作为生鲜赛道上的种子选手,自出生以来就备受资本的关注。天眼查显示,在IPO上市前,每日优鲜就已获得10轮融资,其中D轮、E轮、F轮融资的规模分别达4.5亿美元、4.95亿美元、20亿元人民币。
每日优鲜多轮融资的背后,不乏腾讯投资、元生资本、中金资本、高盛集团、老虎环球基金等海内外的明星投资机构,其中腾讯投资参与了每日优鲜的多轮融资,每日优鲜也将“腾讯投资成员企业”的简介挂在品牌的官网上。2021年6月,每日优鲜再上台阶,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半个月前,每日优鲜才刚对外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对方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一笔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据当时发布的公告显示,双方的此次战略合作,将围绕农业运营、销售与营销交换各自的资源和最佳业务实践,并在品牌农业、订单农业等全产业链进行一系列的战略合作。不过,据悉这笔资金至今并未到账。
然而,每日优鲜在资本市场上屡获融资的光鲜背后,却是始终未能盈利的尴尬。上市的前三年,每日优鲜2018年至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达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再加上2021年前三季度30.17亿元的亏损,每日优鲜累计亏损接近100亿元。
上市之后,每日优鲜的股价表现也并不理想,从发行时13美元/股的股价跌至如今已不足1美元,两度收到退市警告。
直到现在,每日优鲜2021年的年报迟迟未发。对此,每日优鲜7月发布公告称,公司在例行内部审计时发现,2021年公司非主营业务线“次日达”的某些交易存在可疑,因此导致每日优鲜2021年部分报告期内相关数据不准确。经初步评估,前述行为使得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收入虚增6.7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每日优鲜还因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问题,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存在问题的APP名单。
成也前置仓,败也前置仓?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品牌长达八年的发展过程中,每日优鲜十分注重用户“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体验。在此情况之下,前置仓成为了每日优鲜亮出的底牌。
2015年5月,每日优鲜率先推出前置仓模式,2小时极速达的业务也随之上线。两年之后,每日优鲜的配送服务再次提速,会员仅需1小时便可送达。2019年2月,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升级至2.0版本,并在全国推广复制。此后,凭借在全国16个主要城市建有“城市分选中心+社区前置仓”的极速达冷链物流体系,每日优鲜再度将自营商品的配送时间缩短至最快30分钟。
虽然每日优鲜一直推崇的前置仓模式,让其在配送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但前置仓也让其背负不小的压力。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分别为12.4亿元、18.3亿元和15.8亿元,占到同年总营收的34.9%、30.5%和25.7%。
或是意识到前置仓的担子过重,每日优鲜开始缩减前置仓的规模。因此每日优鲜前置仓的数量从2019年巅峰时期的1500个,降至2021年6月末的625个,砍掉一半以上。
每日优鲜的合伙人兼 CFO 王珺也曾表示,继续做前置仓业务,每日优鲜最多只能在生鲜和快消领域占到 6%至7% 的市场份额,但切入零售云和智慧菜场,发力无人零售等平台型业务,则有望抢占 25% 、甚至是40%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生鲜赛道是一个十分烧钱的项目,尤其在起步阶段,更需要靠大量的补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占客户,让消费者养成对生鲜电商的使用习惯。为了更好的提升客户体验,不少平台选择前置仓的模式,但前置仓却存在无法控制损耗、仓储冷链运输等成本高昂的弊端。
前述业内人士还指出,生鲜赛道早期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的情况,将逐渐过渡为更为精细化的运营。生鲜电商平台想要活得更长久,需在时效、成本投入及仓储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等方面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