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指下跌0.98%,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中信证券:坚守低位价值 布局中期蓝筹
11月起A股将开启中期蓝筹回归行情,相对成长的高预期和周期的高基数,低位价值板块行情趋势更明确。首先,总体弱于预期的A股三季报披露已结束,显示盈利修复放缓,结构上,周期板块盈利规模已经筑顶,低位价值板块景气正在筑底。其次,近期散点疫情压制基本面预期,但考虑密接人数规模和涉及区域经济规模,预计其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弱于三季度;同时,逆周期政策密集落地,奠定经济中期修复基础,国内经济四季度运行优于三季度。再次,预计年底美联储Taper方案将如期落地,但不改国内宏观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环境,基本面差异下人民币资产相对吸引力凸显,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下流动性将持续外溢。最后,市场定价权由“短钱”向“长钱”转移提速,期货杀跌和新股破发带来的短期流动性担忧将迅速缓解,机构端流动性预期依然向好,对低位价值板块的共识和配置都将提升。
国盛策略:年末估值切换行情启动
从高频跟踪的融资数据来看,10月后段政府专项债明显发力,单周发行规模创下年内新高。自8月以来,在稳信用预期的驱动下,价值股结束单边下行趋势,低估值与高估值板块走势基本持平,消费、金融为代表的价值板块有所回暖。跨周期调节的政策基调下,专项债发行及相关配套融资将带动社会融资在跨年阶段继续改善,年末年初财政发力(形成实物工作量)也有望缓解经济悲观预期,随着社融拐点的确认,年末行情将随之启动。
国君策略:结构至上 风格切换
悲观预期集中宣泄,市场无系统性调整风险。周初地产税改革试点和煤炭价格干预挫伤市场情绪,上证指数连续三日放量下跌。政策导向强化了市场结构性行情,一方面,成交额进一步向以电新、电子、军工为首的科技板块集中,电新行业指数和周成交额占比双双创下年内新高。另一面,全部A股的涨跌比下降,周期和地产产业链跌幅居前。我们认为在悲观情绪集中宣泄之后,市场并无系统性调整风险。站在当前时点,机构投资者开始着眼于2022年的宏观环境做配置,其中地产投资下行压力是投资者的核心关切。从债券信用利差看,海内外投资者对地产投资的预期,从此前的一致悲观转向出现分歧。10月中旬后中国主权债CDS信用利差下降,AA+级地产债信用利差平稳,表明海外投资者对国内房地产领域的担忧有所缓解。结构配置上,我们维持10月以来“站在风格切换的起点”与“低估值收获季”的判断,配置逻辑从周期转向消费,从前期高景气进攻转向低估值防御。
海通策略:四季度市场结构分化还是收敛?
历史上四季度行情结构分化、收敛、均衡均有发生,收敛往往源于政策催化,如09、10、12、14年。今年市场环境有点类似10Q4、14Q4,经济退、政策进,但政策力度更温和,结构有望略收敛、偏均衡。政策偏暖、估值尚可,市场趋势向好,大金融和新基建(硬科技)较优。从过去20年的历史统计规律来看,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医药生物在Q4录得正收益的概率更大,Q4大消费可能会迎来估值修复。
中金策略:A股三季报快览 盈利趋弱、分化延续
总体上,A股三季报盈利增速明显回落,全A/金融/非金融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增长26%/12%/40%,非金融第三季度受“两桶油”非经常性损益影响转负为-5%,三季度业绩增速继续向正常化回归。分产业链看,上、中、下游盈利分别增长469%(扣非)/55%/5%,下游单三季度-27%;业层面,中上游周期行业表现亮眼,餐饮旅游、石油石化、港口航运、有色和钢铁前三季度盈利增速超150%;单三季度有半数行业盈利同比负增长,消费明显疲弱。
粤开策略:从A股三季报和基金三季报中挖掘投资机会
本周A股市场先抑后扬,以采掘、钢铁等国内定价的黑色系板块跌幅较大,从而扩散影响到大宗周期品板块的整体低迷,因此本周的调整以结构性调整为主。技术面来看,上证指数在上周五走出先抑后扬走势,早盘一度下探至3500点附近,但随后获得强有力的支撑,走出了探底回升的走势,叠加近期A股整体持续温和放量,成交额已连续六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预计在量能配合之下,后续指数继续向上突破概率较大。从资金面来看,A股交投回暖,成交额连续六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另外近期北上资金有持续回暖的迹象,符合我们对北上“翘尾行情”的判断,建议投资者持续跟踪关注。
东亚前海策略:“冬季躁动”仍在途中 消费成长各自演绎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冬季躁动”行情仍在途中。受到商品市场扰动影响,短期市场波动加大,但中期逻辑并未被破坏。随着信贷与财政政策加速推进,今年宏观流动性季节性宽松节奏将明显早于往年;从企业盈利来看,三季报后市场有望对主线板块中期盈利趋势形成新的一致预期;从风险偏好来看,中美贸易谈判逐步重回正轨,10月末的G20峰会和11月初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以及11月Taper落地有望成为推动市场风险情绪改善的重要催化剂。“冬季躁动”仍在途中。
广发策略:“真空期”双握财报与配置线索
A股仍处于“内需担忧升温”叠加“稳增长政策将出未出”的真空期。从新华社十问中国经济及近期的高频数据来看,短期逆周期调控大幅加码的概率不高,当前“真空期”还会延续一段时间。A股在历史上的四个“真空期”阶段,股指表现往往“先抑后扬”,区间板块以“业绩相对优势”及“稳增长预期受益”方向占优。本轮“稳增长”线索略有后延因此市场仍阶段聚焦于景气优势方向,等待进一步政策确认信号。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