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日,中美共同宣布双方已于8月26日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并将于近期启动相关合作。中国证监会公开表示,“合作协议依据两国法律法规,尊重国际通行做法,按照对等互利原则”。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困扰两国多年的跨境审计监管问题带来希望的曙光,也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受该利好消息影响,8月26日中概股在盘前集体拉升,其中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中概股股价一度上涨超过8%。
自2020年12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以来,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命运就蒙上了浓重的阴霾。该法案规定,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须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检查上市公司审计底稿的要求,否则公司将被禁止上市交易。7月29日,中概股中市值最大的阿里巴巴也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列入“预摘牌”名单。自此已有159家中概股企业被先后列入“预摘牌”名单。曾经在美股市场上风光无限的中概股正面临集体退市风险。
如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286家,总市值达1.18万亿美元。中概股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不可否认,由于中美两国的法律制度不同,中美在跨境审计监管问题上尚存亟待磨合之处。屡屡被曝光的中概股信用危机,让中美跨境审计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自2007年起,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PCAOB就跨境审计监管问题举行多次会谈,并于2013年正式签订《中美执法合作备忘录》。关于双方最关心的审计底稿问题,该备忘录规定,PCAOB取得在美上市中资公司的审计资料前,必须填写请求书面报告,并获得中方同意。这一内容既符合中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也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在2010年前后,PCAOB就曾与法国、德国、英国、芬兰等国先后签订联合检查协议,确保PCAOB入境检查的内容和方式都预先经双方商议确定。
但是,原本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的中美跨境审计监管问题,却因美方近年来的泛政治化操作而一度陷入僵局。2020年,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PCAOB要求获得直接审查在美上市中资公司的审计底稿的权利,而这种无理要求是中方所不能接受的。随后,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出台,则将审计监管问题直接推上政治对抗的前沿。该法案将矛头直指中国,充斥着霸权主义色彩和意识形态偏见。其中部分条款甚至要求在美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名单,以及公司章程是否包含中国共产党党章内容。可以说,该法案完全背离了自由市场的监管逻辑。
在《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打压下,中概股股价一落千丈。截至今年3月份,中概股总市值共蒸发4.17万亿美元,让美国投资者损失惨重。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弗里曼就曾向媒体表示,华尔街投行此前在中概股赴美上市中获利颇丰,其实他们根本不希望法案获得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虽然打着保护投资者的旗号,却严重伤害了投资者的实际利益。美国政府强行对华金融“脱钩”的做法损人不利己,结果造成双输局面。
《外国公司问责法》并没有让美国成为赢家,反而绑架投资者为华盛顿的意识形态偏见买单。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一点在中美跨境审计监管问题上再次得到印证。经济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来解决。在中美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之后,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协议确立了“对等原则”,双方将提前就检查和调查活动计划进行沟通协调,美方须通过中方监管部门获取审计底稿等文件。由于这次美方能放下意识形态偏见,采取务实态度,中美之间跨境监管合作才有机会重回正轨。
事实证明,美国企图从所谓“实力的地位”出发,对中国随意发号施令、予取予求是行不通的。作为世界上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之间的利益彼此交融,相互依存,因此,以平等的态度展开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选择。
但是,当前只是迈出了解决中美跨境审计监管问题的第一步,未来美方是否会依照协议内容,切实开展与中方的合作仍需“听其言,观其行”。无论如何,中概股大规模退市,是中美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在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方面,两国拥有共同利益。希望中美能够以此次跨境监管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契机,开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新模式,妥善解决双方在其他诸多领域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