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旬以来,港股震荡反弹已有三个多月。在这轮行情中,除了作为反弹急先锋的科技互联板块,医药板块同样表现不俗。值得一提的是,反弹期间,科技互联ETF资金净流入势头明显趋缓,最大“吸金王”华夏恒生互联网ETF更是出现资金净流出。与此同时,新的“吸金王”在医疗板块中诞生。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2年下半年,新冠疫情仍有不确定性,但整体影响将会趋弱。下半年看,虽然还会有一些内外部因素干扰,但随着防疫政策更加精准、国家对新兴产业政策的支持,应该逐步乐观起来。医药行业投资的主线将围绕逻辑强劲的产业主线和高性价比的个股展开。
港股反弹三个月
科技互联ETF吸金趋缓,医疗保健ETF接棒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28日,恒生指数自3月16日以来累计涨幅已超过2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期间涨幅分别超过40%和45%,中国互联网指数反弹幅度更是接近70%,由此带动大批主投港股市场的跨境ETF明显回血。
其中,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华夏恒生科技ETF等科技互联ETF反弹以来累计净值涨幅普遍超过50%,最高接近60%。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博时恒生医疗ETF等医疗保健ETF表现稍逊一筹,但三个多月的净值反弹涨幅也普遍超过40%,最高超过45%。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科技互联板块持续反弹,相关ETF的资金流入势头却有所放缓,尤其是昔日“吸金王”华夏恒生互联网ETF不仅份额并未持续增加,反而还出现了缩水。
具体来看,截至6月27日,华夏恒生互联网ETF自3月16日触底反弹以来,基金份额累计减少1800万份,其中份额赎回主要发生在3月中下旬,而在反弹前的两个多月该ETF份额爆增近196亿份。值得一提的是,这只ETF去年成立时的规模为75.55亿元,到如今的接近290亿元,规模已翻了近3倍。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虽然反弹三个多月份额增加了32.89亿份,但与今年前两个半月份额增加近80亿份相比,吸金势头明显趋缓。此外,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广发中概互联ETF、易方达恒生科技30ETF、景顺长城科技50ETF等科技互联ETF虽然份额依然在增加,但资金流入势头均出现明显减缓,易方达H股ETF和华夏恒生ETF期间份额甚至分别缩水超过9亿份和7亿份。
与此同时,反弹期间,部分医疗保健ETF却获得了明显的资金净流入。比如,博时恒生医疗ETF自3月16日以来份额增加61.05亿份,至98.13亿份,份额增量位居各大跨境ETF之首,其中仅6月以来份额便增加37.1亿份,同样在所有跨境ETF中份额增量最高。与今年前两个多月增加24亿份相比,份额增速明显提升;易方达恒生医药反弹以来份额增加2000万分,3月16日反弹前份额累计减少1.7亿份;此外,6月17日刚成立的南方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募资规模达到11.09亿元,而这一金额是自2021年5月25日以来募资规模最大的跨境ETF。
不过,也有部分医药ETF出现资金净流出,比如平安港股医药ETF、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鹏华香港医药ETF,以及银华港股通医药自3月16日以来份额分别缩水700万份、800万份、5300万份、1.56亿份。
港股医药市场逐步乐观
下半年仍存结构性机会
那么,在港股接下来的行情中,药疗保健板块是否有望继续保持强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2年下半年,新冠疫情仍有不确定性,但整体影响将会趋弱。医药行业投资的主线将围绕逻辑强劲的产业主线和高性价比的个股展开。
“2021年7月以来,医药板块经历一段至暗时刻,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累计跌幅超40%,港股更受伤,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大跌幅超过60%。受行业政策以及国内疫情反复影响,过去一年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表现疲弱,累计跌幅达30%。”
某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表示,在前期港股医药的调整中,各种负面因素已得到充分体现,甚至有些过度悲观。往下半年看,虽然还会有一些内外部因素干扰,但随着防疫政策更加精准、国家对新兴产业政策的支持,应该逐步乐观起来。
“相比A股,港股在创新药、创新器械及互联网医疗赛道更有优势,此外,在医疗服务、CXO等领域也有很多优质标的,估值也有足够的吸引力,建议优选港股有特色的、基本面优秀的长期选手。”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中欧基金认为,除了政策方面的影响,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之下,医药子行业大部分相关企业被按下暂停键,生产停摆、销量减少给医药生物行业带来沉重一击。不过,长期来看,仍具较大发展潜力。一是当下仍处于估值低位,配置价值凸显;二是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对医药行业的需求增加;三是今年发布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医药工业创新转型。因此,虽然短期内,医药板块仍存在不确定性,但不必过于悲观,长期来看,医药行业仍是向好的赛道,创新和产业升级会是发展主题。
博时基金经理张弘认为,长期仍然看好行业,医药行业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老龄化加重和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升,这两个驱动力将长期存在。后续将更加重视标的的本身质地与估值水平,并持续加大对中小市值以及新股次新股的研究,寻找估值合理、行业发生积极变化的细分赛道龙头。
头部券商申万宏源在2022年下半年港股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展望中表示,医改政策持续落地,药品和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范围不断扩大,医保谈判常态化,从药物审评审批、支付等持续鼓励研发创新,创新研发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医保控费背景下,看好头部CXO公司、具备创新研发能力的biotech公司、以及特色民营医疗服务机构。
此外,海银研究院认为,随着前期集采政策逐步落地,行业的降价预期趋于稳定。同时医药行业业绩增速接近触底,2022年全年原料药的成本传导逐渐顺畅,行业的盈利在2022年有望迎来持续改善。从估值来看,医药行业PE已处于近10年历史估值较低水平,相对沪深300估值处于底部区域,具备长线投资价值。推荐关注景气度高的细分子行业投资机会。子行业可关注原料药、中药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