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气候”议题受到了全球关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冰川消融等话题很多人也已经不再陌生,屡屡发生的极端恶劣天气更是国内外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中国也提出,要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们也纷纷转变了发展的思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ESG这个起源于2004年的概念,也已成为资本市场的新潮流,并已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的重要标准之一。「市界研究院」也建立了“绿色先锋”专题,⾯向全⾏业寻找、挖掘优秀的绿色先锋,并与业内专家、企业共同探讨,如何助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资本市场上,企业披露的ESG报告,也被称为其“第二张财报”。今年的7月25日,国资委下发文件,进一步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工作。全面披露ESG相关信息已成趋势。
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企业们,对于如何践行ESG的认知程度如何?以及对于做好一份ESG报告,它们掌握方法了吗?这仍然是一个问题。「市界研究院」邀请了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ESG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菁,共同探讨了这个问题,并对部分内容做了摘录。
市界: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例如在港股等资本市场上,已经要求企业必须进行ESG信息的披露。这是否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李菁:其实ESG这个词最早是源于欧洲。早年间,大家都听到过伦敦的雾霾,欧洲一些大型机构的投资人也发现,一些企业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提高生产的,但这就给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极端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有时候是不可逆的。
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很多投资人表示,在看一家企业时,除了财报表现以外,也要看它的非财报表现——这其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就是看企业对环境是否带来恶劣影响或显著贡献,它在社会责任上是否有明显担当,以及公司治理水平到底怎么样。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ESG(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欧洲当地的资本市场,也对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作出了要求。
今年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是,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ISSB”)正式发布了两项可持续披露准则,分别为《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简称“IFRS S1”)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简称“IFRS S2”)。多地的资本市场,都对此作出了反应。
刚才我们提到的港交所,也是由香港联交所在2012年开始起草在港上市企业的《ESG指引》。2020年起,港交所施行新的ESG披露准则,加强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要求部分指标强制披露。2023年,港交所进行新一轮的ESG监管升级,强化指引与ISSB准则一致的承诺。
在A股上,2006年左右,深交所和上交所陆续都推出了鼓励性政策,鼓励上市企业披露有关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过去多年中,市场对上市企业的披露要求逐步提升。可以预期,未来对A股上市企业,从鼓励披露逐步变成强制披露,阶段性变化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即使在现在,还没有全面强制性要求A股上市企业披露ESG信息的情况下,我们观察到,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披露了2022年ESG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企业也超过了40%,占比接近一半。同时,很多行业的头部企业,尤其是市值领先的大型企业,基本上都能做到全面披露量化信息。
国资委要求,在2023年所有央国企必须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它们在大部分行业中都是龙头企业,一旦它们强制性披露需要量化数据的社会责任报告,也必然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几千家A股上市企业,尽快地向着信息披露完整化、准确化、精细化的方向去发展,也能更好地向投资人去展现价值。
市界:对于企业来说,披露ESG为什么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李菁:一家企业的价值,其实应该是“两手抓”。一手是财务价值,我们常说的三张报表,大家都很熟悉了。另一手就是非财务价值,它不是三张报表,而是三个领域,就是ESG涉及的三个方面。它们合起来的总体价值,最终会影响一家企业的总体市值。
所以如果说ESG表现好的企业,我们过去几年都做过跟踪统计。我们拉长线来看,拉到三年五年的时候,ESG表现好的企业,风险都是相对可控的,收益都是相对稳健的。长线到五年以上的时候,ESG业绩表现好的企业都是跑赢大盘的。因此,从长期价值创造角度上来看,ESG确实可以为企业带来正向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对企业来说,这不仅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实际上是对企业整体长期价值能力的一个衡量因素。
市界:现在的ESG报告里,关键的东西是什么?
李菁:ESG报告和CSR报告,或者和其他报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就是一句话:它用什么说话?如果是用图片说话的话,那么这个可能不是报告,它是一个宣传画册;如果是用定性的文字来说话的话,那么它就可能是一个规划或者是工作总结。因此,只有用数据来说话的时候,它才可以称为报告,才是和财务报告有同等价值的内容。
价值是需要量化的,量化的前提是数据。所以,一份好的业绩报告是用数据说话的。用资本市场看得懂的语言、比得出来的数据去展现,可以更好地让利益相关方,比如说监管机构、投资人、客户乃至内部的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在相关领域具体做了什么。
数据也可以让我们很好地去做同比或者环比,看到企业自身的成长。比如说可以看到过往三年,企业扩大生产的同时,人均碳排放量是否降低。再比如说过往三年,企业的人均的培训小时数,对员工关爱的投放程度是不是有上升;再比如说在治理领域,高管里面的构成,包括女性高管所占比例。
此外也可以做横向的对比。比如企业和行业当中的佼佼者去做对比,看差距有没有缩小,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市界:A股上市公司中,已经有40%披露了自己的ESG信息。对于它们的披露情况,您有什么总结吗?一份好的报告,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菁:披露的水平其实还是存在参差不齐的。有一些非常好的企业,它不光是可以做到量化,还可以把自己的ESG战略规划进行清晰的阐述。另外,其董事会担起责任,做到了以高管作为代表,全力去推动ESG的发展。有一些中国的上市企业,已经能够在国际评级中获得A以上,甚至两个A乃至3个A的高分。
但同时也有披露信息不充分的企业。比如没有过往年度数据做对比,无法体现进步或退步;乃至有些企业“只报喜不报忧”,尤其是当出现了全社会公众关注的负面事件的时候,在报告里对负面事件没有做到正当的正面应对。
ESG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需要学习。在应对上,首先是要有风险预警;其次,一旦风险发生,要体现出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以及后续如何开展工作,减轻损失。这些在报告当中都是要有所体现的,要有平衡。
另外,一份好的报告,重点要突出。你处在什么行业?你的利益相关方关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是处于高污染行业,那么排放数据、环境数据可能是利益相关方最关心的议题。反过来,如果你是社会型的,服务类型的企业,可能社会责任这个领域的很多议题外界会特别关注。某些领域是容易出现负面新闻的,所以企业要做重点议题的分析,让一份报告做到重大性问题很突出。
市界:很多企业也会认为,践行ESG、进行信息披露,是大公司、上市公司的事情。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它们践行ESG有意义吗,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李菁:我先想说一个观点,那就是:高风险行业也有低风险企业;反过来,低风险行业也有高风险企业。
那么,是不是中小企业就不用做ESG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分享一个案例:我前两天在一个供应链企业相关活动上,看到很多给大型企业做供应商的中小企业,它们很大一部分都没有上市,体量也比较小。但是它们都在关注如何在ESG方面做一些事情。
原因是,它们服务的客户,那些大型企业针对供应商入库有要求基本门槛,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要做ESG能力评估。一些要求更高的国际大品牌,甚至要求企业在成为其供应商之前,先有绿色承诺,也就是供应链上企业需要自己去设计一下符合自身发展的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大企业对ESG诉求可能也来自于它的投资人的要求,它把这些传导给了其他中小企业,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对供应链企业来说是压力,但反过来,其实这也是一个机遇。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如何脱颖而出?提升ESG管理水平或许就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同时,ESG管理也能帮助企业控制风险,降低发生社会问题的可能性,提升了对环境保护、员工关爱方面的行动,获得正向反馈;也做到了现代化企业的公司治理,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这是企业获得长远竞争力和更大的市场份额的一个前提。
市界:那么企业要做这些,需不需要作出巨大的投入呢?
李菁:大家都是首先去算经济账,但事实上,我们也要看一家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采取行动。
作为初创型企业,我认为它可以通过加强创始人和高管的ESG理念,重视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企业往一个良性循环的方向上去发展。
但是如果一家企业已经做到中等规模了,企业管理就要现代化,要建立体系。没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企业是不能够走得长远,走得持久的。企业在做未来的一个发展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ESG和绿色、低碳纳入整体的考量范围当中。也许企业的体量还没这么大,不太需要去搭建ESG体系,但是可以从小事做起。因为是中小企业,做数据收集反而是相对容易的,在体量没这么大的时候,从每一天的工作做起,把ESG的工作拆分、细化,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如果是大型企业,那我认为,ESG的投入产出比就实在太高了,企业是必须要有ESG投入的。首先第一步就是需要有相应的ESG发展战略和规划,同时要建立ESG管治架构,成立ESG管理委员会、ESG工作小组等,专人专岗。
同时,企业要知道,ESG工作如何和生产经营业务、风险管控部门、内部法规部门等结合进行推进,乃至品宣上,如何在市场上向消费者去介绍产品。比如生产一件衣服,整个生产流程中的碳足迹,是可以去进行介绍的,新一代的消费者对这个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认可的,这样也能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市界:我们也想聊聊,对很多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么究竟该如何去着手做一份这样的报告呢?
李菁:不同行业拆解出来,好报告的重点不太一样。但我想,核心的几点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第一,就是要对标标准。你在编写这份报告,寻找KPI做量化数据的分析和披露的时候,对标的是什么标准?有一些全球通用的标准,国内也有相关的一些标准体系,都是企业可以去参考的。在报告的开篇,可以做一个KPI数据的索引页,给投资人作展示。
其次,有几个重要的原则要注意。一是要做重大型议题分析,我们之前已经提过;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做量化,用数据说话;第三是平衡原则,不要“只报喜不报忧”,把风险控制放在前端,尽可能做到风险预警,不要发生风险;而一旦出现负面新闻,一定正面应对,公开阐述和澄清,做好预后措施和善后管理。最后做到一致性原则,做好横向、纵向的数据对比。
第三,报告其实就是一个载体,我们并不应该把写出好报告作为ESG工作的重点,而是先搭建好ESG战略规划,还有管治体系等,把工作做在前面。
市界:作为全球知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安永是如何理解ESG内涵的?安永自身也在持续发布ESG报告,有形成自己的ESG管治架构吗,对于自己的ESG策略制定,又是怎么思考的呢?
李菁:安永作为国际专业服务机构,通过自身的治理架构和服务,支持企业实现双碳目标。安永提供的服务包括业绩管理、绿色金融和气候变化,涵盖了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行动。同时,安永也通过技术支持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帮助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安永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实际建议,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在三年前,安永成立了大中华区ESG管理委员会,由安永大中华区相关各个部门和条线的主管合伙人组成。安永中国的主席也亲自担任ESG管理委员会的主席,不断地去推进我们的ESG战略,规划每年实际的工作目标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
我们每年也会发布自身的ESG报告,已经发布了2份,今年12月份会发布第三份。通过ESG报告,向社会各界去传达我们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三个领域分别做了什么样的行动,又有什么样的规划。
在ESG服务领域,我们通常是包含三大块。一个是ESG, 第二是绿色金融,第三部分是气候变化。我们支持了数千家的企业,帮助它们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业绩管理水平提升业绩表现水平,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
作者 | 杨 洁
运营 | 刘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