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沪指涨1.12%站上3600点关口,深成指涨2.59%,创业板指数涨4.06%,沪深两市成交额超过1.4万亿。
最近,A股成交额明显放大,两市成交相比两个月前翻倍,已连续34个交易日破万亿。
国信证券总结历史数据,从A股单日成交额过万亿结束日之后的一段时间来看,wind全A表现总体上依然不差。
资金猛增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增量资金从哪来?对股市未来走势又意味着什么?
01
资金悄然“转场”
据证券时报援引业内人士分析称,近期A股出现这么大的量,是多方因素造成:
一是确实有包括楼市资金在内的增量资金流入股市
;二是场内资金在换仓,进行高低腾挪,从一些估值高的品种转向估值低的;三是板块切换导致的巨幅波动,也贡献了巨量成交。
上述报道援引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指出:
此前一波恰是房地产表现强势、股票市场颓势的阶段,所以各类资金选择了房地产作为资金避风港。但近期股票市场表现还不错,而房地产则相对来说面临多重打压,自然会使得各类资金从房地产领域撤出,进入到股票市场。当前各类改革过程中,房地产炒作和投资投机的空间是在减少的。反过来,一些吻合改革导向的股票则会有较好的表现。若是后续股票市场表现较好,那么各类资金确实会加快进入到股票市场。
广发证券认为,A股罕见巨额成交量来自三个方面。1. 无风险利率低位驱动的增量资金;2. 量化规模增大;3.市场分歧加剧的存量资金换仓或交易短期化。
其中第三点是本质原因,7-8月市场分歧体现在从高景气高估值的传统消费和医药中换仓,当前分歧则是从新兴赛道转移到低估值+景气拐点预期的大盘价值, 9月基金散点进一步从“宁组合”向“大盘价值”漂移。
02
“含权理财”需求量增大
招商证券张夏认为当前市场已经进入到“类资产荒”的状态,房住不炒以及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使得“含权理财”——包含权益类资产的理财和基金产品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
2020年3月以来,随着疫情后稳增长加码,经济大幅改善,M2增速明显回升,社会整体财富明显增加;但是,到了年初以来政府融资需求转负,制造业相关的工业面积增速转负,根据7月的数据,工业企业盈利增速明显下行,7月地产单月销量转负,居民融资增速降至0附近。近几个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银行理财收益率和信用债收益率也快速下行。
随着制造业融资需求有所回落,各地方地产政策进一步收紧,居民购房意愿大幅回落,地产开发拿地相关融资需求也回落,再加上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加大,收益率下行,“类资产荒”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2014~2015年引发了一轮增量资金通过公募、私募加速进入股票市场,含“权”理财产品规模大爆发,而2019年8月开始,主动公募迎来了大爆发。而近几个月,由于信托、银行理财等加速转型,私募证券基金规模出现快速扩张。
截止2021年7月,股票和混合公募加私募的净值达到13万亿,含“权”理财产品较2019年7月规模增加了150%。
张夏预计,居民财富向含“权”理财产品转移将会继续。
03
新一轮增量资金即将入场?
信达证券分析师樊继拓、李畅表示,今年二季度,居民资金流入股市的速度相比2020年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到了白马股调整、资金分流港股、减持等短期因素的干扰。由于长期因素(利率下降、房地产调控、理财收益率下降)依然是乐观的,并且还在不断增强,因此认为9月后,股市的微观资金格局将会再次大幅改善,指数中枢还将有一次抬升。
基金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居民赎回基金一般集中出现在净值调整的初期,虽然三季度白马股依然有调整,不过赎回规模已经大幅减少了,再加上发行量的小幅回升,3季度公募权益基金份额已经开始重回增长。
另一方面,信达证券认为,私募权益型产品大概率也在稳步增长,因为从总量数据上来看,今年以来,私募证券类产品管理规模增速比公募的更快。
另一个方面是上市公司的回购,近期由于部分板块估值调整较多,股市整体的回购出现了较多的增加。信达证券认为,这充分说明,在产业资本看来,股市虽然局部较贵,但整体的性价比可能比2020年好很多。这将会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
星标华尔街见闻,好内容不错过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