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中小企业体量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弱,尤其需要激发活力,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别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中小企业“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构建起涵盖管理咨询、融资支持、人才培训、政策解读、国际合作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但是,服务供给的专业性不强、针对性不够、有效性还不足,究其根本在于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还不够匹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要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支持建设中小企业信息、技术、进出口和数字化转型综合性服务平台”。这既指出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日出台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要实现“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的总目标。其中,政务服务重点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让企业开办和注销更便利;完善政务信息发布渠道,建设综合性服务平台等。市场化服务重点是探索建立激励和效果评价机制,促进扩大供给,满足不同企业需求。社会化公益服务重点是探索建立规范成熟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性服务模式。此外,还明确要加大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针对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短板,《规划》还设立了“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并提出要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例如,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应急救援救济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鼓励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引导大型企业开放场景应用、共享生产要素、搭建共性平台,形成协同优势;支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挥政策集中、要素集约、服务集成等功能,培育特色化、专业化竞争性优势。
总体上,《规划》抓住了中小企业服务供给有效性不足这一关键点,部署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目标、任务和工程,预期对于推动从国家到地方各层级公共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效果,将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中小企业室主任 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