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小鹏汽车发布了其2020财年第四季度及2020财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在此之前,美股“造车三兄弟”中的蔚来汽车与理想汽车同样公布了各自的2020年度成绩单。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蔚来营收162.58亿元,同比增长107.77%;理想营收94.61亿元,同比增长3231.33%;小鹏营收58.44亿元,同比增长151.79%。其背后,蔚来全年完成新车交付约4.37万辆,同比增长112.6%;小鹏交付2.7万辆,同比增长112.5%;理想交付约3.26万辆。业内分析表示,交付量的增长,带动三家企业在财务数据上均呈现出营收增长、亏损收窄的特点。
不过,销量、营收全线飘红的背后,蔚来年内净亏损依然高达53.04亿元,小鹏年内净亏损27.31亿元,理想则将净亏损控制在了1.51亿元。总体而言,头部三家新势力尚未完全可以实现自身造血机制的自给自足。而接下来的2021年,也必将成为三家车企关键的承上启下之年。
营收增长、毛利转正、亏损收窄成共同亮点
2020年,营收增长、亏损收窄、毛利转正成三家头部新势力的共同亮点。不过,分析财务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蔚来依然是三家中最为“烧钱”的企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理想。
从财报中可以看到,蔚来全年净亏损的53.04亿元,相比2019年净亏损112.95亿元大幅收窄。但相比之下,理想在营收同比暴增3225%的强大带动下,年内净亏损维持在了1.51亿元。粗略计算,蔚来的净亏损相当于是理想的35.6倍。同时,小鹏的表现则中规中矩,最终以27.31亿元的年内净亏损,与理想上一财年,即2019年的净亏损额24.38亿元相当。
与此同时,三家新势力的整体毛利率和汽车业务毛利率,都在2020年得到了明显好转。
数据显示,2020年,蔚来的公司毛利率为11.5%,去年同期为-15.3%。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为12.7%,去年同期是-9.9%。小鹏的公司毛利率为4.6%,去年同期是-24%,汽车业务毛利率为3.5%。理想2020年公司整体毛利率由2019年的0.0%提升至16.4%,汽车业务毛利率则由0.5%提升至16.4%。
不过,进一步对比蔚来与理想的财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蔚来和理想2020年在毛利润上表现其实相差不大。而两者净利润差距的悬殊,则主要在于蔚来在研发支出、销售及行政等项目上花费较大。
蔚来在2020年的主要支出项目包括销售成本(143.84亿元),研发支出(24.87亿元),销售及行政支出(39.32亿元),其他运营造成的亏损6102万元。理想的主要支出项目则包括销售成本(79.07亿元),研发支出(10.99亿元),销售及行政支出(11.18亿元)。除此之外,蔚来2020年的利息支出是4.26亿元,亏损2.6亿元。理想的利息支出则仅为6691万元。
2021年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
随着三家新势力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为新能源消费者所熟知、产品也逐渐在市场上得到一席之地,接下来的2021年,丰富产品阵容、拓展核心市场,成为了三家车企的共同选择。
国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蔚来、理想、小鹏要想实现盈利,销量规模分别需要达到18万辆、6万辆、12万辆。
从目前蔚来方面的表态中可以看到,其预计今年一季度将交付汽车2万-2.05万辆,总营收则在73.823亿-75.572亿元之间,车辆交付量与营业收入同比增加幅度将超过400%。2021年,蔚来计划投入50亿元用于研发。同时,蔚来还计划今年登陆欧洲市场,未来还会在美国市场进行布局。而其最新车型,即首款轿车ET7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进行交付。
小鹏汽车方面预计,其一季度将交付1.25万辆汽车,交付量同比增幅达到450%;一季度总营收预计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531%。今年下半年,小鹏还将推出搭载了览沃科技激光雷达的第三款智能电动汽车。从此前其官方发布的预告图中我们可以得知,其与在售的第二款车型P7同属于溜背式轿跑车型,而后者对小鹏2020全年销量的攀升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理想则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可以实现交付新车1.05万-1.15万辆,同比增长262.6%-297.1%;公司总收入在29.4亿元-32.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45.9%-278.8%。据理想汽车CTO王凯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表态,理想今年会在研发上投入更多资金,为打造全新的、规模化、可升级的系统架构做准备,该系统将涵新一代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计算机系统以及理想自己的汽车操作系统,并将在2022年进行发布。
针对海外市场,理想的计划是在2021年继续拓展海外市场研发,开展海外市场产品及渠道规划,其中包括在海外设立办公室。与此同时,为了配合打造更多的车型产品,特别是理想计划明年推出的全尺寸高端SUV,理想如今正在规划其常州工厂的技术改造工作。
3月9日,有消息称,蔚来、理想和小鹏均计划在2021年赴港二次上市,以吸引更多的亚洲投资者,目前三者均在与银行以及咨询顾问沟通上市计划。据悉,三家电动汽车巨头均计划出售5%以上的股份。对于该消息,三家企业统一口径均不予置评。
可见,开发新车型、拓展海外市场新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吸引更多资本均成为头部新势力们在2021年的统一选择。而随着上汽、长安、东风等国有传统巨头所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的首批产品即将在2021年内落地,2021年也将成为考验新势力体系力与抗风险能力的关键节点。其究竟能否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共度难关,还留待以市场进行考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